|
楼主 |
发表于 2019-4-11 09:13:08
|
查看全部
花钱要绩效,无效要问责
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显示,财政拨款收支中,数额最大的一项为教育支出,预算金额约为1423亿元,占财政拨款总预算比例近90%,而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占比和机构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密切相关”,魏建国分析,基本支出通常由相关机构自主安排使用,而项目支出则要受到相关项目要求的限制。
2019年,高等教育预算数约为1163亿元,比上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4亿元。同时,重点保障“双一流”建设和高校科研创新等支出。小学教育、高中教育预算分别约为5亿元、16亿元,而这两项预算只针对教育部直属高校有财政户头的12所附属小学、16所附属中学。去年,教育部2018年部门预算公布时,曾出现“教育部给中小学拨款不及来华留学生经费”的谣言,当时教育部回应称,部门预算中的中小学预算只是针对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与全国中小学之间没有对应关系。魏建国还提醒,“事实上,在全国教育经费投入中,教育部的部门预算只占其中比较小的一部分,不能与中央教育预算、全国教育经费预算相混淆”。
“在教育部部门预算单位中,直属高校历来是重要主体”,魏建国表示,从2015年以来,基本支出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体现了直属高校的资金经过统筹安排更加好用,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直属高校办学自主权。
本次公布的教育部部门预算并未涉及各直属高校的具体经费预算。根据75所直属高校2018年度预算来看,有65所高校预算数大幅增长,10所高校预算经费出现了下降。清华大学仍是全国唯一一所预算超200亿元的学校,达到269亿元,领先第二名浙江大学100多亿元,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预算出现明显缩水,天津大学跌出了“百亿高校”,同济大学2018年预算第一次超过100亿元,预算增长最快,为75.10%。
目前,一些高校仍然存在预算执行不力,导致大量资金沉淀,拉低了教育部的部门整体预算执行率。而教育部直属高校多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强调绩效评价与绩效拨款,必须要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宗晓华表示,“花钱必要绩效,无效必要问责”,要用预算倒逼高校提高经费预算和使用的科学性,将年度预算与事业规划紧密结合,要用绩效预算倒逼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记者 陈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