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65|回复: 3

羊圈墙下发现的唐代耀州窑黑釉唾盂

发表于 2019-4-14 15:16: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藏友求鉴:上个周末下午,我带外地来的一个朋友到大唐西市古玩城闲逛,在一家画廊遇见熟人周达平,她说真是巧了,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她悄声告诉我6年前在铜川一个远方亲戚家发现了一件黑釉唾盂,很完整,像是有些年头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问我过会没事的话可否去她家里瞧瞧?我点点头,陪朋友在古玩市场转了一圈后又一同前往目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4 15:16:31 | 查看全部
持宝人:周达平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唐代耀州窑黑釉唾盂

  藏家感言:收藏就是一种心的发现,发现散落在民间的宝物,一件件地收回,一件件又流传到他真正的主人手中,永远地传承。

  鉴宝专家:崔涛

  专家点评:唾盂也叫渣斗,这是现今痰盂在古代时候比较早的雏型。当时皇家贵族生活已经十分讲究,饭前餐后都要漱口清洁,旁边侍女待候,用唾盂随漱随倒,卫生干净。明代奸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就比较恶劣,要吐痰,旁边侍候的美婢们就立即张嘴来盛。这个叫“香唾盂”。到了五代北宋时期,唾盂的口径逐渐加大,放在餐桌上可以放些鸡骨鱼刺渣物,就成了人们所谓的“渣斗”了。后来再经历朝历代逐渐演变加大,成为现在放在地上的痰盂了,这是中国的特色器物。

  该唾盂直径13.6厘米,通高11.3厘米,腹径14厘米,足径9.8厘米,为瓷质,该唾盂广口,细束脖颈,颈径3.6厘米,颈下似覆碗造型,平底足,整体施黑釉,釉色黑亮,腹部有蓝色小窑变斑点,内施釉到口,有釉流入,广口有流釉形成的蓝色兔毫丝纹,外部施釉不到底,下有一厘米露胎处及底面,胎色灰土,有褐斑小点,似二层台修足,平足沿外撇,刀旋削棱,为耀州窑唐代典型修足方法,整器器型规整大气,以胖为美,雍容华贵,代表唐代盛世的气度不凡,是一件唐代耀州窑很不错的器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4 15:16:51 | 查看全部
藏品来历:藏家周达平是江苏扬州人,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西安打拼,不久就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她热爱收藏,尤其对古代瓷器格外痴迷,不懂就问,眼力进步飞速。谈起眼前这件唐代耀州窑黑釉唾盂的收藏来历,周达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周达平说,6年前的一个夏天,她去铜川老公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闲逛,亲戚家位于大山深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她在那里住了两个晚上,都有点舍不得走了。第二天,她一人在后院的羊圈旁闲溜达,突然发现羊圈土墙根下有个像瓷器一样的黑色东西,她好奇地凑上去,用手扒拉了一下上面的灰尘和泥土,觉得像个老东西,对瓷器有着天然敏感的她,立即来了兴趣,小心翼翼地扒开周围的杂物和垃圾,竟然发现露出一个黑釉瓶来,当时她也搞不懂这就是过去大户人家吐痰的唾盂,直觉告诉她一定是上了年头的老东西。她喜出望外,抱回亲戚家用水洗干净后,觉得古朴大气,她告诉亲戚她想拿回去研究研究,亲戚说你是文化人,留着有用,我们都不懂。拿回西安后,她让当地一个行家看后,说是唐代耀州窑黑釉唾盂,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能保留到现在依然完好如初,真的不多见,让她好好珍藏。周达平说,在有些人眼里唾盂档次不高,但她却不这么认为,而且这是唐代的真品,对研究这类器物有很高的实物参考价值。

  □文/图 李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4 15:46:43 | 查看全部
藏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