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05|回复: 1

善,如涟漪般扩散(民生观)

发表于 2019-4-16 15:30: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善,如涟漪般扩散(民生观)
2019-04-16 00:00
人民日报-鲁 平
  爱是一种情绪,爱是一种氛围,爱可以感染别人,也可以传递给社会

   

  辽宁锦州有这么一个奶制品小店,女店主张桂梅每天都把开张的第一笔收入,放进爱心箱做慈善。从1元到200元……两年下来,积攒了7000元,其中5000元已资助给了周围的困难户。

  钱并不多,事也不大,但媒体报道后,好评如潮。人们纷纷为这持之以恒的小善举点赞,赞叹这位店主发自内心的友爱。有市民就称赞张桂梅是身边学雷锋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无穷,榜样的爱心可以传递。张桂梅的员工看到路边80多岁的老人晕倒,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第一时间进行扶助;对待顾客也格外热情负责。她的店也成为环卫工人的休息点。

  爱心为什么可以传递?因为我们几乎每个人心底都有柔弱的情感,都有善良的种子,只不过有时需要用爱的土壤去培育,需要用爱的火炬去点燃。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笔者深入接触过郭明义及其爱心团队、站台上人工呼吸抢救老伯的锦州大学生丁慧等多位爱的使者。他们的事迹、善举点燃了更多的爱心,激发了更多的人去行善。抚顺有“百姓雷锋”,沈阳有“沈阳好人”。老人倒在路上有人扶,钱包丢失有人还,路见不平有人管……辽沈大地洋溢着融融暖意。

  善举、爱心如果展示出来,有利于加速这种爱心的传递。要看到,爱是一种情绪,爱是一种氛围,爱可以感染别人,可以也应该传递给社会。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多人献出爱心,这个社会就会更加温暖。事实上,张桂梅事迹经报道后,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已经感染了很多人。有时,一个资助困难学生的文章在朋友圈发出后,周末就会有市民去山区看望、资助贫困的学生。

  接受爱是一种需求,释放爱是一种满足。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5 09:08:09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