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88|回复: 11

2019年第五期微评论【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职工70年】

发表于 2019-4-24 22:06: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70华诞,我们班组职工是祖国成长和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70年来,班组职工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班组职工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思想观念……都在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在你的企业、你的班组都有哪些变化呢?请你用深情的笔触、细腻的视角,记录下那些点点滴滴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反映班组职工70年来的变化。写作上要以改革开放、新时代、国家发展为背景,要着重写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体现变化,有过程、有记录,从班组职工的角度讲好故事。
       来稿要求:
      1、直接跟帖,内容要结合实例,必须有评论。
      2、一定要自拟标题,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
      3、请随附作者单位及姓名。
      4、截稿日期:2019年4月30日20时
      5、格式要求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5 06:59:4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5 10:31:48 | 查看全部
喜看班组发展新变化
         我是80年代初期社会大招工的国企职工,在祖国和企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见证了班组发展新变化。最让感触颇深的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变化,给班组职工带了很大的便利。如过去受主客观原因,很多裸露在外的设备检修时,起重就成了苦力活。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树人字扒杆,前后都要用缆风绳固定,才可挂手拉葫芦起吊设备。而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又是一个十分费时费力的活,唯一的办法是走滚筒。如此一来,要起吊和运输设备,通常要一天,或是更长的时间。
    不仅如此,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比较大,记得有次在起吊设备过程中,因传递信号不明确,有名职工手指被钢丝绳切掉三根,导致残废后,才调离生产一线班组。如今,在企业几十年改革发展进程中,职工收入不但得到了翻天覆地大变化,生产工作环境也有了大大改善。不管是设备起吊,还是设备运输,早已步入了现代化和自动化。设备上方不仅配备了电动葫芦,行车等起吊设备,就是设备需要移位,也动用了手拉叉车、柴油叉车等现代化专用起重工器具。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能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与之相随的是,还有不是专业岗位,也由过去体力劳动逐步演变成了智能型的劳动了。把复杂劳动变成简单化,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壮大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不正是国家由弱变强,走向民族振兴,繁荣富强的真实写照吗?  
      说实话,企业也如同家庭一样,企业经济条件好,人性化管理就能及时跟进,而对班组职工来说,工作轻松些、福利待遇好些、人际关系更融洽和谐些,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进一步提升。我想,这才是职工们众望所归,最想要的结果。祖国好、企业好、职工好、家庭好,适逢建国70周年,作为企业职工,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写更加壮丽新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8 10:01:23 | 查看全部
家里交通工具的变化

    从步行到自行车再到私家车,交通工具的变化,见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人家中都有一部“交通工具变迁史”。
     父母结婚那会,有一辆自行车是奢望,因为那时候有自行车的家庭是凤毛麟角。等我长大以后,家里才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大梁的自行车也成了父亲的专属,父亲用它为家里买这驮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姐上班有了自己的女式自行车,小妹工作之后,因为离厂子较远,父母为她买了摩托车。而我则在结婚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骑旧了就换,一点也不犹豫,至于后来又换了几辆自行车,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为了健身,我还和老公一人购买了一辆自行赛车。
    如今,家里有了小轿车,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生活是越来越幸福。我更希望自己把身体锻炼好,让退休生活充实而快乐,等老公退休之后,再开车一起出去旅游,看遍祖国大好河山,这也是我的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8 10:31:04 | 查看全部
从住帐篷到住“别墅”
                                           中石化管道公司襄阳输油处 曹吉祥
         1978年1月,我参加工作在河南油田长输大队输油站工作,即现在的中石化魏荆输油管道。由于当时油田正处在勘探开发“先生产、后生活”会战时期,那时住的是帐篷、席板房,临时房,标准的干打垒,地铺一排七八个人挤在一起。大家白天忙生产,从没有休过午休。酷暑盛夏,别说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没有。晚上蚊虫叮咬加上闷热,每晚摇着一把扇子,不到深夜1点以后根本无法入睡。冬天,风呼呼地刮,贼风无孔不入地往帐篷里钻,冻得让人蜷成卷儿,整夜暖不热被窝,更是无法入睡。就这样,第二天上班照样精神抖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大家工作并快乐着。
  1992年以后,企业大力开展站场生产设施自动化和生活后勤服务保障建设。现在,输油站不但生产设备装置技术先进、操作简便,生产工人在值班室电脑前鼠标一点,就能控制设备的启停、阀门开关、温度压力调节。生产生活现场还干净整洁、规范标准。员工住的公寓楼造型别致,外观漂亮,犹如“别墅”,室内统一配备了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沙发、饮水机、床上用品等,员工到输油站上班,只用带换洗衣服,就可拎包入室。尤其是近年来还对职工公寓开通了有线网络,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上网交流工作学习经验,搜看各种文化娱乐节目。输油小站成了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乐园,成了员工学习进步、提升素质、成长成才的加油站。
        41年弹指一挥间 。近年来,虽然像我一样的同龄人都已先后退休,但我作为魏荆管道不断创新发展的见证人,看到企业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看到员工工作生活文化娱乐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也为现在的年轻人赶上国家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和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好时代而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8 11:24:48 | 查看全部
40年,在城里有了家
1970年,20岁的赵振清成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赵庄井掘进队掘进工。那时,井下工作环境恶劣,生产设施简陋,采煤掘进靠打眼放炮,煤、矸石都是靠人工装运的,劳动强度大,通风条件差,一放炮,煤尘飞扬根本看不到人,一个班下来,全身上下除了牙齿,其它地方都是黑的。不仅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常常出现伤亡事故,还易患职业病。
刚上班那会儿,职工没有班中餐。1978年改革开放后,有专人送班中餐和开水,不过都是菜包子,不像现在,花样多。最闹心的是澡堂,近2000名职工,只有两个洗澡池,洗澡水一天一换。遇到水泵坏,洗澡水两三天才换。没有洗衣房,工作服自己拿到河里洗。冬天不会干,只能穿脏湿的衣服上班。
现在,不仅井下工作面实现了综采综掘等一系列现代化设备,还完善了人员定位系统,现代化监控系统等,安全生产有了保障。“两堂一舍”设施更是节节高,矿工真正由“煤黑子”变成了“煤亮子”。
2009年夏天,按照国家棚改政策,赵振清搬到市区宽带、有线电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两室一厅棚改房,成为了城里人,过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作    者: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卫红霞 
联系电话:150375868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8 18:33:34 | 查看全部
越变越美的输油站
中石化管道储运管道河间输油站
肖鹏鸣


  刚参加工作时,输油站里到处都是盐碱地,路边和空地上的树木很少,就更别说花草了。经过几代管道人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输油站都变成了次序井然,春有花、夏有菜、秋有果、冬有绿的小花园。整个输油站被花草绿树包围,每天徜徉在其中,人与环境形成和谐完美的搭配。员工在这样的地方工作、生活幸福无比。

漫步在综合楼前的道路上,楼前有柿子、银杏等树,而楼的东侧是挂满小果子的苹果园和一溜石榴树。楼后则是一片桃树、杏树、梨树、枣树、山楂树,它们或开花或挂果,茁壮成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干净的路面如同镜面,反衬着天空和路两侧的深绿,时间似乎并没有在此停留,而是平静地诉说着慢慢变好的一切。

另外,综合楼前后都有健身器械,员工闲暇时则可以在这里压腿、拉筋、吊臂······随心所欲、快乐的锻炼,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9 00:22:46 | 查看全部
从“口口相传”到“一目了然”
(重庆气矿 柳庆)
        在天然气生产场所内,被称为能源主动脉的天然气管道连接着各个地面生产设备,飞天入地。虽说无论地面还是地下,天然气管道走向都有着横平竖直的工艺要求,但随着市场需求及生产安全化、精细化、合规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不同的年份都有着大型的改管作业,使得肉眼所不能见的地下管线变得更多,更复杂了。为了在备用设备倒换、干湿气配产调产、上下游井站大型设备检修等作业需要时,班组员工能安全准确地执行站内流程倒换操作,班组员工必须清楚站内每一处天然气走向。
        从前,新员工的站内流程学习都是靠老员工口口相传,常有老员工们就某一处地下天然气管道走向问题出现争执,也有在大型作业、关键操作时,连井站班组长也对地下管线持“摸不准”的态度。
        现在的采气站,站场标准化建设大规模铺开。站内设备贴上了更清楚的设备铭牌,定期检验更换;地面管线标有清楚的工艺数据及走向指示;地下管线亦通过技术管理人员的反复核对后,由方正美观的路岩来标识,可谓“一目了然”。新员工只用花很短的时间就能熟悉、熟记站内天然气流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9 11:06:10 | 查看全部
我的梦
通辽工务段      宋国柱
  每当上班走进工区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院落,是扑面而来的花草芳香,夏季菜园里的青菜长势郁郁葱葱,果树上的果子压满了枝头,不说吃就是看着也甚是招人喜爱,院内停车场上停满了车辆,工具库、材料库,干净整洁,体现了我们新一代养路人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干净整洁,或两人、或三人一个宿舍,休息环境让人羡慕,电脑、电话、光纤网络的现代化办公条件,让我这个做了许多许多梦的老养路工人,真正的感受到了我们的梦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回想起80年代刚入路时,住的瓦房烧的大铁炉子,睡的大火炕,到逐渐变成的土暖气大铁床,从水泥地到地板砖,我在心里梦想,啥时我们养路人也能住上楼房,吃上工作餐,再不用每天带着破饭盒来上班呢!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变化,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在每当收工回来,坐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就餐,职工们或在楼下或在楼上躺在干净整洁的宿舍内休息,职工们都说通过建家,我们的许多梦想都得到了实现,我们的“家”让人羡慕、让人留恋。
       看见宽敞明亮的工作场所,我们的“家”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向年青的养路人谈起我们那时候的有趣故事。烧大铁炉子,几个、十几个人一起睡在大火炕上,最有趣的是工区当年使用的音频电话,一打电话整个线拿起电话都听得见,你要是想讲点视为秘密的事,那是要经过事先定下的暗语才能讲的,如若不然那就谈不上什么秘密了。
        每日上工时离工区较远时,工友们就会使用单轨车推着水、饭、工具、材料赶往作业地点,不但人挨累,而且也浪费了作业时间。现在我们有了机动车,上下工都是乘坐汽车赶往工作地点,不但增加了作业时间,而最受益的就是我们这些养路人,再也不用带饭,也省去了往返工地徒步行走的劳顿。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到了退休的年纪,我看着我们使用的电动扳手、威克镐、打磨机等现代化养护机具,这是我入路时的梦想,现在都一步步的实现了,我和我那些年轻的工友们为有这样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感到幸福,我们的梦在实现,或许我们的下一个或多个梦想在这个家都会实现。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家是甜蜜的,家也是安定的。它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也值得我们留恋。而这些梦的实现,是我们一代代铁路工人努力与勤奋劳动换来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结果,我们还有许多美好的梦,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我们的无私奉献下,我们的梦会一个个的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9 18:58:10 | 查看全部
没想到,建筑工也能开着轿车上下班
                                         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  王来青
       有个戏剧中有句唱词,叫“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实际上,真要说起新中国成立70年的巨变,咱不说别的,单说这交通工具吧,我就觉得那变化真的是匪夷所思。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用的是架子车,上世纪70年代,村里谁家买一辆自行车,那也是能香半村的新闻。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进了国有建筑公司,先后买过轻便自行车、摩托车。不过,做梦也没梦到过自己也会买得起小轿车。
        然而,五六年前,我这个建筑企业的普通职工也购置了一辆近20万的家用轿车。也许有人会说,你是国有建筑企业的老员工,积蓄多。可是,我这两年到工地采访,却发现项目部的办公和生活区里,小轿车越来越多。后来才发现,有许多砌筑工、钢筋工、木工也是开着小轿车上下班呢。我曾问过一对做砌筑工的夫妻,人家的帕萨特也快20万了。而购置这辆车,花去了他们一年的收入。有了车子,夫妻俩就可以在离工地较近的城镇租房子住,有个安逸的“家”了。“人就是要能挣会花。国家发展这么快,咱也不担心没好日子过的。”
       听这位农民工兄弟这么说,我便寻思,他说的还真是这个理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