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0|回复: 6

[转贴] 自行车

发表于 2019-4-25 21:00: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我第一次见到自行车是在五十年代中期,那时大约是五六岁,母亲叫我和哥哥一起到村里的街市去,记不清是买火柴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哥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个人骑着两个轱辘的怪物在行走,哥哥啧啧着说,那是什么东西,人坐在上面都不会倒,还能跑得那么快。我说,那是变马戏的吧,哥哥也说是变马戏。哥俩站着看得入神,直到人家走远了才回过神来。回家学说给母亲,很少出门的母亲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以后慢慢才知道那是自行车,乡村的人们都叫它脚踏车。村里有若干侨户,旅居海外的亲人从国外买了自行车寄回来,都是清一色的外国货。对侨眷拥有的脚踏车,那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也是富贵身份的标签,一般的农户子弟都只有眼馋的份。别说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买不到。那时候自行车凭票供应,一般农户去哪弄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脚踏车还是慢慢地多起来。多起来的主要是二手旧车,有的是两三辆破车拼起来的,三角架来自一个品牌,把手来自另一个品牌,车轮子一个新的一个旧的。村里的街市上也多了一个修脚踏车的小店面,打气、补胎、换零件,生意蛮好的。那时村里不通汽车,有几个人把那种有两条横杆的载重脚踏车加固后,在后座上安上一块木板,成为载人运货的工具,有的一次可载三个人或者几百斤的货物,脚踏车承载了他们一家人过日子的重担,任劳任怨地在坑坑洼洼的村道上颠簸着。

    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是侨属,他家离学校有十几里地,每周往还就骑着一辆国外品牌的自行车,平时停放在他宿舍的门口,不知引来多少羡慕的眼光。特别是那些家较远的寄宿生,他们到学校要自己挑着一周吃的番薯或者番薯片,最远的要走三四十里路,谁不想有辆自行车?虽然也有不少同学也是侨属,但不管严寒酷暑,不管风吹雨打,都靠两条腿走路,更不用说一般的农户子女了,自行车对于他们只是无法企及的梦。

    到七十年代后期,对于结婚的青年男女,有必备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三大件之说,但这对于乡村的绝大多数农户来说,是根本无法备齐的。记得在八十年代的中后期,我哥哥在乡村里当泥瓦工,风里来雨里去的走村串户,非常需要一辆自行车,我妈写信给我说,能不能想办法给买辆自行车,我还是通过一个战友的帮忙从外地买了一辆自行车寄回去。那自行车是凤凰牌的,在乡村挺有派,我哥没外出做工的时候,邻居朋友都来借,很少闲着。

    在同一时期,自行车在城市里广泛普及,几乎是所有成年人的代步工具,上下班靠自行车,接送小孩靠自行车,外出购物办事也靠自行车,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九十年代初,我从部队转业后也加入自行车的洪流,上下班穿越福州市区的南北中轴线,人流的喧闹声,车铃的叮当声,汇聚成自行车王国的交响乐。人们骑着自行车既可健身,又可观赏沿途风景,风雨阴晴地一年又一年。

    岁月在改变着世界,自行车已被电动车所取代,加上小轿车逐步向家庭普及,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出现,改变了私家自行车的命运。走在大街上,路边到处摆放着一溜又一溜的统一制式的自行车,花一块钱骑到哪就停在哪,不用再找原车骑回来,也不用担心被盗。私人自行车显得多余,已从每个家庭的必备物品中退出来了,我家用过的几辆自行车早就进入废品站,老式的私家自行车正走向它的末日,极少的将有幸成为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别了,羡慕自行车的眼光。别了,自行车王国。别了,私家自行车。但它的车轮正一圈一圈地转动着我的记忆,模样和由它汇聚而成的宏大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6 08:31:06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6 08:31:17 | 查看全部
赵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6 08:31:26 | 查看全部
问好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07:15:13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回帖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07:15:23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07:15:35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