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回复: 0

[转贴] 青春如豌豆尖

发表于 2019-5-6 21:04: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西南石油局  喻晓铭


    从22到25岁,我人生最美好的四年是在袁家污水处理厂度过的。

    袁家污水处理厂在哪里呢?从长沙火车站出发,搭乘K577列车,一路向西,到达成都,再转高速大巴到德阳,经黄许,到袁家镇,最后再走过一条蜿蜒的田间小路,就到达了西南环保中心,就是附近村民口中的“袁家污水处理厂”了。2007年仲夏,大学毕业的我就这样一路辗转来到了这里。

    刚进袁家污水处理厂,新鲜感十足。

    这里的天气很友好。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着,全无威力。淅淅沥沥的雨总在晚间悄悄地带走了空气中的尘土,却在天明时分准时停止。就连丘陵地带亮闪闪、声势浩大的地滚雷,也惹得湖区长大的我惊叹不已。

    这里的饮食很对胃口。湖南人不惧怕辣是情理之中,没想到加入麻后又增添了一份香醇圆融。红汤米线、凉拌白肉、芋儿鸡、哑巴兔、各色串串、冒菜,统统都是我的菜。袁家小镇上杂货铺柜台上的各色梅子酒、樱桃酒也超出了我对酒的原本认识。甚至,这里的豌豆尖取代了芹菜成为了我最爱的蔬菜。

    这里的工作还不赖。尽管环境不尽如人意,天晴时厂区不可避免的尘土飞扬,雨天时必定泥泞难行。但当专业书中的隔油罐、沉淀池等设施构筑物立体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当实验室里的同事摆弄着熟悉的瓶瓶罐罐的时候,一股亲切油然而生。恰逢固废场扩建,我跟着有经验的师傅,红工装,黑雨靴,跳泥坑,爬土坡,测量放线,守着设备安装,累了席地而坐,别有一番意气。雨季来临无法施工的时候,听着驻大邑、缅甸的同事讲着工区里的艰苦环境,一切就简,通往袁家镇的泥巴路似乎也变得平坦许多。

    这里的故事令人感叹。同事多是子弟,聚在一起闲聊,厂里年长的职工总会查一查新进小年轻的“户口”,“你老汉是哪个,你家是哪里?”别说,还总能七弯八拐的扯上些许关系。“我跟你老汉1980年一起在井场,那哈儿还没得你!”……这个时候,我就成了一个纯粹的旁观者。听着沧桑的大叔燃起一根烟追溯往事,听着稚嫩的小青年讲着家族里的悲欢离合,走南闯北的石油人形象在日渐熟悉的川话中现出了原形。直至5.12大地震来袭,从未见过如此大阵仗的我也在他们笃定的话语中稳住了心神:别怕,肯定没得事,摇完这阵我们还要出去救人。

    ……

    我的青春是灰暗的吧,日复一日地面对着黑黢黢的固废土丘,一遍遍地核对着每天川流不息的固废土车数。然而也不尽然,绕过联排活动板房宿舍,冲上高高地河堤,蓝天白云,河流人家,尽收眼底;有风吹过,心旷神怡,一切豁然开朗。

    我的青春是狭隘的吧,从现代化的都市到偏僻的西南小镇,从人头攒动的大学校园到每天固定的几张面孔。然而在这里,我也领略到了他乡的风土人情,见识到了一代代石油人的故事在他们的后辈中流传。

    我的青春确定是平凡的。初到异乡有过惴惴不安泪湿枕巾,地震通信失联有过惶恐焦躁,工作分配不如意有过迷茫感伤……然而我环顾四周,同龄人似乎也都同我一样,有过这样那样的低迷,那一刻我终于确定了自己很平凡,“高光”毕竟只属于少数人。而我只能小心抉择,相信自己,鼓励自己,一路走下去。

    如今,我重回故乡,褪去了青涩、冲动、自命不凡,波澜不惊地行进在中年之路上。而我的青春就像是那绿蓬蓬的豌豆尖,遍寻长沙菜市找不着,只能在记忆中一遍遍地回味、重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