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7|回复: 1

[转帖专区] 新媒体比想象更迷人

发表于 2019-5-8 20:02: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王丹

  人工智能主播“小明”紧跟两会热点播报“光明政论”,VR设备让沉浸式的传播情境成为现实,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让不少媒体对著作权保护的前景更加乐观……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浪潮之中,媒体既是见证者,也是行动者。不断迭代的技术,拓展了媒体的边界,重塑了传媒业生态。当“智媒”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处于浪潮之巅的媒体将呈现出怎样的景观,又将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相信参与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从“口与耳”“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媒体发展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纽约媒体实验室的执行董事贾斯汀·亨德里克斯曾提出关于媒体转型“四个十年”的观察。在他看来,分别以个人电脑的到来、互联网和浏览器的出现、移动设备的兴起为标志的前3个10年,深刻影响了传媒业和新闻学。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在2020年至2030年的这个10年中,各种科技因素将结合在一起,再次重塑媒体格局和改造新闻生产。

  媒介形式变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所承载的更大量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所开创的可能性和带来的社会变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上个世纪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的主动权”,这句话对于融合发展语境下的媒体来说同样适用。

  拥抱新技术,新闻生产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只是表层,更进一步,还需要对媒体的组织形态、管理结构和运作机制进行再造。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不小机遇,以技术为支撑的全媒体改革让一批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大大提升,即是最好的明证。但在对新技术敞开怀抱的同时,也要警惕滑向盲目乐观的另一端。

  社交化确实让媒体平台的用户基础更加稳固,但UGC(用户生产内容)也让假新闻治理等问题更加棘手。追着技术和流量一路小跑,是否加剧了新闻的荒漠化?“质量思维”被边缘化和对“技术至上”的尊崇,是否将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推向了更大的困境?这些问题,同样是媒体置身于数字化浪潮时不可回避的。

  学习技术、理解技术是为了驾驭技术,让新技术成为媒体融合的推动力,成为媒体发展新的增长点。当前,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落地,主流媒体必须在坚持以技术为支撑的同时,不忘内容创新这个根本,不能自我降低媒体的社会责任高线。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信心满满地说一声“Hello,world”,恰如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主题所寄望的那样——

  “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05:08:27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海边石油人)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