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5-12 19:37:21
|
查看全部
培育能源型的经济林资源要坚持运用哲学方法。绿水青山的哲学思想是保护地球,建设美丽生态型的绿色家园,也是研究培育能源型经济林战略资源的长期实践。培育经济林资源以能源型的哲学实践为本,是长期改善、培育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是实现培育能源型资源的基础工程的重要经验,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质朴睿智的自然观,是生态哲学的研究与发展,更是对开发生态资源的人们行动的深刻的反思。自然规律是自然界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普遍联系,我们虽然能够探索、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改变其发生作用的形式,却不能违背、消除自然规律。培育能源型经济林资源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是以哲学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的。实现培育能源型经济林资源目标,以确保战略资源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环境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以哲学思考来发展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绿水青山的环境,建设好生态环境关照人类命运共同体永续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在整体的基础上也要满足能源型经济林的培育工程。
能源型经济林资源具有生态效益属性价值。能源型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是以经济林的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丰富性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来体现的。其属性价值意义在于经济林的生活属性必须选择包含多个物种、经济林资源生存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经济目的性价值。经济林的能源型价值是资源质量性为基础的生态效益价值意义,其评价很难通过统一的量化计算获得有效数据,必须通过部分经济林的可以满足基本生活资源的价值和规划量进行合理评估。
能源型经济林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属性意义。生态经济是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的生态经济效益的总称,具有经济林经济效益的典型特征。经济林生态效益是以经济林的生态意义在经营过程中,空气的净化、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环境、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经济行为来实现的,其生态属性意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生态清洁和保护作用。经济林的经济效益是以经济林的能源型系列产品和战略资源满足工业需求,参与了经济林生存环境的过程,制造了经济林满足人们基本生活资料来源的条件,这些条件通过满足人类基本生产生活中的食品、油料、菜品、生活家居、木料等,以及用于造纸、建筑、工程制造等相关专业领域实现了价值意义。
能源型经济林具有战略资源属性意义。能源型的经济林资源的第一属性就是战略属性。战略资源就是可以满足人类基本生活的原料,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资,可以满足人类制造设备、工具、武器的原料等。能源型战略资源是优势资源,是长期的可以培育再生的、代代可以相传的基本生活资源,是以战略资源来管理、保护、开发和使用的民生工程。生态效益属性的能源型特征重点体现在经济林开发产业化的生态经济管理哲学实践活动中,经济林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结构合理、生态资源平衡规律下的绿色发展理念基础上的生态效益。经济规律制约着经济效益,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抵消,没有适宜的生态平衡,就没有可以生存的生态效益和环境,社会就会无法推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