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5-19 18:02:21
|
查看全部
钻研:“小同志”的大智慧
5月7日,大庆石化乙烯车间90后孙大志在装置现场来回飞奔着,协调施工问题。作为裂解工段最年轻的设备员,看起来很普通的他,却在去年大庆石化十大绝招绝技大赛中,他“狠狠地”地刷了一次屏,他的“裂解炉长明线一次风门疏通技术”光荣入选大庆石化十大绝招绝技。
“大志这孩子遇到技术难题好琢磨有闯劲儿,还特别聪明,干活一点拨就通。”师父高俊杰说起自己的徒弟满眼都是夸赞。
有一次,孙大志去检查裂解炉运行情况,打开观火孔后,他发现炉膛里面的部分火焰已经摇摇欲坠,判断是裂解炉底部的长明线堵了。“长明线就像家里连接炉具的瓦斯线,要是堵了,炉盘肯定不出火。”孙大志说。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孙大志就跟炉火“杠”上了。有天半夜,他心里想着火焰的事儿睡不着觉,耳朵有点痒,拿出掏耳勺的那个瞬间,他忽然来了灵感,于是立即拿出纸笔,画出一个手杆能屈能伸能变换方向的“掏耳勺”,勺子的部分外翻成“一朵花”,花瓣刚好能刮到直径只有10毫米的长明线内壁。
每天下班后,孙大志就拿着“掏耳勺”到现场试验,有时外翻的花瓣尺寸多出1毫米,“掏耳勺”就会卡在长明线入口处。那段日子孙大志媳妇每次给他打电话就两个问题:“今天加班吗?啥时候完事?”得知准确时间后又会加上一句:“快点回家,慢点开车啊。”
经过20多次尺寸修改,一根长1米、外径5毫米的“掏耳勺”终于问世了,再看炉膛内的火焰:英姿飒爽、刚劲有力。“他特别谦虚嘴巴还甜,跟施工单位沟通得很好,检修时可给力了。”同事郝楠说。
去年装置大检修时,临时接到通知要把150多公斤的消防栓放到消防井里,要用叉车运到井旁再用吊车送进井内。联系车辆已经来不及了。大家看着孙大志,都知道施工队喜欢这个“谦虚的小同志”。他果然不负众望,没一会儿,10多名施工人员喊着号子就把消防栓抬到指定位置,又用绳子把消防栓送进井里。
“愿意跟他相处,有朝气有活力,满满的正能量。”同事王勇说。(本报记者 张敬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