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5-23 09:10:53
|
查看全部
服务与监管并重,激励与惩戒并举——
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有了制度保证
3月中旬的一天,东北大地突降大雪,气温骤降,高三学生周舰航顶风冒雪赶到户口所在地的沈北新区辉山街道武装部进行兵役登记。
登记完毕,周舰航长吁一口气:幸亏来得及时,要不依据法规制度就可能直接影响到个人高考和征信了!
与周舰航一样,今年兵役登记通知下发后,沈阳市苏家屯区95%以上的适龄青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兵役登记。
“兵役登记实现由‘要我来’到‘我要来’的转变。”谈及这一喜人现象,苏家屯区人武部政委吴玉波深有感触:“培塑提升全民国防意识,既要善于用政策制度进行激励引导,也要敢于用政策制度进行督促约束。”
吴玉波的感慨,源于一次国防动员潜力的调查。2017年年底,沈阳警备区会同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对全市国防动员潜力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发现:开展兵役登记时,一些适龄青年认为登不登记都无所谓,一些县区、乡镇、街道军事设施被损坏,军事用地被挤占,训练场地被蚕食等情况时有发生。
“凡此种种,说到底仍然是国防意识淡化!”议军会上,沈阳军地双方追根溯源:关键还是缺乏刚性的监督约束,没有让政策制度真正“长牙齿”“带电线”,致使违反国防法规的现象经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为此,沈阳警备区联合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梳理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关于对适龄公民兵役登记失信联合惩戒实施细则》《关于征兵工作退兵问题惩处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对事关国防建设的制度内容进行细化,明确规定各项制度由谁负责、谁来抓、不落实怎么处置、落实到位如何奖励等,赏罚并举,为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提供有力保证。
今年,沈阳市征兵办对拒服兵役人员做出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升学、纳入全市严重违法失信人员“黑名单”、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乘坐飞机和列车软卧等处罚,在全市引发强烈震动,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如今,在沈阳市各县(区)、乡镇(街道),国防建设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政府机关开设国防教育大讲堂,基础建设规划设计优先考虑国防需要,侵犯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行为受到严肃惩处,全民同心共建强大国防的浓厚氛围得到明显提升。
优抚优待有名有实,价值认同日益提升——
“最可爱的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人
“积极响应征兵动员,自觉接受祖国和军队的挑选……”前不久,在沈阳市第146高级中学“情系国旗、相约军营”18岁特别成人礼暨兵役登记进校园活动上,参加兵役登记的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热血青年踊跃报名登记,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折射的是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军人的尊崇和厚爱。”对此,沈阳警备区政治工作处主任胡玉军感同身受。(梁忠春 彭兵根 记者 刘建伟)
近年来,沈阳市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将“发展不忘国防、富民不忘强兵”作为一条原则写进市区发展规划,切实让“最可爱的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人。
儿子部队立功,父母家乡领奖。在武警北海支队服役的军官许世新是沈阳市康平县人,他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中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沈阳警备区领导和康平县委书记等军地领导,第一时间敲锣打鼓把喜报、奖金和“一等功臣之家”牌匾送到他家,并为他的父母披绶带、戴大红花,热烈隆重的场面在当地引发良好反响。
为让优抚优待落到实处,沈阳市建立了纵向覆盖“入伍、在伍、退伍”三个阶段,横向辐射军人“后院、后代、后路”三项切身利益的拥军优属体系,广泛开展“送入伍通知书、送立功喜报、送优待金,挂光荣军属牌匾、挂光荣烈属牌匾、挂光荣榜,帮困难军人家庭、帮随军家属就业、帮军人子女入学”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三挂三帮”活动,并对送挂时间、帮扶时机、组织实施等内容进行明确规范,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2017年春节前,军嫂蒋志杰远在新疆服役的丈夫因公牺牲。沈阳军地组织人员到家里慰问时了解到,蒋志杰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从大连调回沈阳浑南区家乡工作,以方便照顾孤寡的母亲和公婆。沈阳警备区领导积极与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协调,蒋志杰调动工作事宜当天就有了结果,女儿幼儿园入学事宜也得到解决。
如果说尊崇军人是民众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那优待军属则更能体现出这座城市关爱军人的温度。沈阳市在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中规定,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参加遴选不受学历、年龄、基层工作经历和职位要求的条件限制;去年,沈阳市制定了随军家属随迁落户“零门槛”政策。两年来,安置行政事业单位百余人,举办2次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班,培训随军未就业家属500余人次,有1932名驻沈军官子女享受教育政策优待。
在全社会大力支持国防建设,设身处地尊崇关爱军人军属的浓厚氛围中,沈阳市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适龄青年报名登记人数持续攀升,其中大学生3216名,创兵役登记历史新高。(梁忠春 彭兵根 记者 刘建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