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赵素娟,人如其名,清秀隽雅,但是翻开她的履历却令人惊叹:自2012年分配至江汉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短短7年间,她就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成长为泥浆研发的带头人,她和她的团队创新研发出11项特色技术,13种特色产品,为钻井安全生产打造了科技新动能。2018年,钻井一公司泥浆研发中心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巾帼示范岗”“工人先锋号”,今年又被评为江汉油田“巾帼示范岗”。她本人也先后获得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江汉油田“劳动模范”“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2012年,赵素娟从长江大学化工学院硕士毕业后来到钻井,刚下井队时,她是队里唯一的女泥浆工,整天在野外听着钻机的轰鸣,远离城市的繁华,她一度感到十分迷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正在这时,她的研究生导师推荐了一份去北京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作,她有些动摇,可是如果辞职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专业。正在两难之际,赵素娟接到了调至公司泥浆研发中心,负责泥浆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通知,这正好和她的专业对口。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婉言谢绝了导师的好意,一头扎进了泥浆技术研发的领域,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泥浆被称为钻井的“血液”,不同的区块、不同类型的井对泥浆的要求都不一样。重拾当年考研的拼劲,赵素娟和大家跑井、查资料,取样、做研究,每天几乎都要忙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研发出《高效凝胶堵漏剂试验及应用》《水基钻井液转油基钻井液顶替浆优化技术》,有效解决了现场施工难题,并荣获江汉油田“五小”成果一等奖。
一年后,赵素娟走上了泥浆研发中心主任的岗位。泥浆研究常常要做实验,涉及的数据成千上万,不能有丝毫差错,任务紧急时,加班加点熬通宵都是常态。有一次,万19井泥浆出现起泡增稠现象,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奏效。等取样回到实验室已是夜晚十点多,赵素娟连夜赶做实验,一个个问题去找,一样样试验解决,实在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会。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她终于查出原因,并匹配出合适的处理剂,不但成功解决问题,还为井队节约泥浆成本2万元。
2015年,为给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优质的泥浆技术服务,赵素娟带着大家建立了西南化验室,创新研发出新型钻井液体系BT100,成功解决了恶性漏失、定向难度大等多个问题,荣获2017年油田“巾帼金点子一等奖”。
油基泥浆一直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角”,可它成本高,环保风险大,一向爱琢磨的赵素娟就在想,能不能研发出一种新型环保型泥浆来替代它呢?
沿着这条思路,她再次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研发之路。研发过程中,处理剂的配比是关键,要在几百上千种处理剂中找到最优配比,就好比在26个字母里蒙出一个你从不认识的单词,那个过程能让人抓狂。更让人焦虑的是面对问题的束手无策。一次在实验时,破乳电压从600伏急剧下降到100多伏,从那之后就一直在这个数值徘徊,当时她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
一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洗完脸后敷面膜,没多久脸上起了红疹子,赵素娟觉得很纳闷,这是自己常用的牌子怎么会过敏?转念一想可能是保存不当所致。这时她突然反应过来,面膜都会如此,那常用的处理剂也有可能因为时间、温度的变化发生氧化,游离出胺离子,而这一点点改变都会影响泥浆的性能和状态!
这个发现让赵素娟兴奋不已,顾不得脸上的疹子发痒,也不管当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她急忙赶到实验室,从核心的乳化剂入手,改用一种新品种,称重、混合、搅拌、加量……偌大的实验室,只听见金属和量杯碰撞的声音、机器转动的声音,还有她的心跳。重合乳化剂,再慢慢添加剂量,一寸一寸摸索,破乳电压的数值也在一点一点接近,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显示器上的刻度终于定格在了600伏。
历经大半年的研发,“白油基泥浆”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其流型控制完全可以媲美油基泥浆,而且不含有毒的芳香烃,低毒、安全,能有效保障页岩气勘探开发。去年底,在自201H7-6井的钻探中,白油基泥浆首次成功应用,该井创下四川自贡区块井深最深、钻井周期最短、机械钻速最快3项纪录。
两千多个日夜,赵素娟在她热爱的泥浆事业里勤奋耕耘,用坚韧与执著、智慧和汗水,书写青春芳华,绽放炫丽花朵。2018年,她带头研发的《双膜承压钻井液技术》攻克了涪陵工区二开井漏、井壁失稳的难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2018年湖北省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开启了“水代油”绿色钻探先河,填补了江汉石油工程“水替油”专项空白。今年4月,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赵素娟创新工作室”正式建成。
(江汉石油工程 陈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