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20|回复: 0

学术造假丑剧,何以落幕?

发表于 2010-8-5 10:51: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盘点当今的学术造假,真是丑剧连连:东北财大07年某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大06年一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学术剽窃;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西安交大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学术造假……
    造假的毒菌肆虐滋长,侵蚀着良好的学术生态。于是有人不禁质问:教风不良,考风何正,学风怎兴?学术造假必将有损于我国的国际学术形象,阻碍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因此,面对丑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思其背后深层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学术造假现象频出的原因何在?江西社科院法学所教授李云龙认为,一些高校为了保护本校师生,采取包庇纵容、不追究责任等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目前学术造假行为的不断升级;目前的一些科研人员自身修养低,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恰某些监管制度不完备,他们便不惜以身试法。学术造假并非独立的个人行为,它与体制、社会环境甚至资源分配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学术管理体制的行政化趋势明显,论文发表多,就代表着学术成绩大,自然得到的奖励多,提拔重用的机会多。所以,我们不能将学术造假的罪过全部归于个人。
    学术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高校师生学术造假后,一切正常运作,没有及时有效的制度反应,即使查出某学生学术造假也仅是进行警告或开除学籍处理。大学的过度扩招和科研压力的增加,使得学校的管理负担过重。于是很多大学采用了量化管理方法,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标准,这就造成质量下降,创新受阻。而管理层过多,效率低,也容易使之蒙混过关。为解决学术造假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曾开出一个药方,即引入司法途径,涉嫌抄袭剽窃的行为由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有专家建议设立剽窃罪,严惩学术腐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要对科研体制和评估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对于高校教师的学术造假,我们学生是否可以加入到监督队伍的行列当中?而对于那些在学术上作假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宽严并济,采取教育与适当的惩罚相结合的办法使之重回学术正轨?随着各个问题的逐步解决,我们希望学术造假的丑剧早日落幕。
(王艳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