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回复: 1

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发表于 2019-6-3 19:53: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正在制作香包(6月2日摄)。

  香包,是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今年63岁的芦爱玲出身于香包世家,是河南省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代表性传承人。

  芦爱玲对民间技艺有着深厚的感情,继承了奶奶的香包制作技艺,很注重造型的创新,制作出摆件、挂件等多种香包。

  芦爱玲说,手工并不是香包制作的关键,香包的“核心机密”是香料。芦爱玲遍寻中药店,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后拿捏出自己的独特香料配方。很多购买者感叹:“闻到小时候的味道,好久不见了!”

  芦爱玲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端午节将至,芦爱玲一边挤时间赶制香包,一边受邀到不同地方讲授香包制作技艺。“看到有这么多人喜爱、学习制作香包,我很开心。”芦爱玲说。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里展示的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在查看展出的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19:56:32 | 查看全部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正在制作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展示自己制作的红辣椒形状的针线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在展示自己制作的“时时事事如意”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在查看自己制作的造型各异的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