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清河采油厂 安江霞
我很骄傲,因为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但具体是做什么的,父亲一直保密。前两天,我专门从清河打电话给江汉的父亲,想好好挖掘一下父亲的“秘密”。
父亲说,他早年丧父,家里很穷,学费都靠自己勤工俭学支付。但他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在全村是第二个入团的好少年。1964年全国开始学雷锋,那时父亲就特别想当雷锋这样的好兵。第二年,19岁的父亲光荣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里的特种兵,专门负责在祖国各地的深山老林里秘密完成国防建设工程。
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73岁的父亲保密意识依然很强。工程特种兵具体是干什么的,他从来不说,只说他们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完一个工程,恢复好地貌,再继续去另一个地方执行任务。曾经能容得下几辆大卡车并行的宽阔山门和大马路都要恢复成原来的土地,种上参天大树,铺上草皮植被,恢复得和从前几乎一模一样。因为伪装得太好,就连当地村民都看不出熟悉的大山有过什么变化。
父亲当兵时转战南北,一干就是14年。七十年代,祖国号召军队参与江汉油田开发建设,看着其他部队都整体转业到了石油战线,父亲也很心动。他所在的部队在祖国首都北京市的外围,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转业名额也很少。大部分人都愿意留在北京,可他却主动请缨,要求转业到祖国最需要的石油战线去。1978年,父亲终于如愿来到了湖北江汉油田,成为一名油田为数不多的大客车司机。
刚到江汉油田时,到处是稀泥沼泽,蚊虫叮咬,大家都住在草席和泥巴做成的席巴房里,后来才慢慢盖起了瓦房。父亲回忆说,母亲带着年幼的姐姐从山西老家来江汉油田看他时,一见面,母亲就哭了,因为这里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母亲很心疼父亲,也为以后的生活担忧。父亲安慰母亲道:“现在条件是艰苦了些,但这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未来江汉一定能建设得非常好。我有信心!”
就这样,江汉油田成了父母奉献青春和汗水的第二故乡。为了纪念父母到江汉油田才有的我,父亲在我的名字里放了一个 “江”字。
如今,我这个“油二代”又把家安在了父亲和姐姐曾经工作过的山东清河。我给儿子起的小名“东冬”就是为了纪念在山东怀的他,在冬天生的他。我把父亲当特种兵的故事讲给8岁的儿子听,他听完马上让我给父亲打电话:“姥爷,将来我也要去当兵!”父亲在电话里高兴地说:“好!好!好!男孩子就应该到军营里锻炼锻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