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靠摄像机能否堵住公款吃喝的嘴?
7月下旬,安徽利辛县为了制止公款吃喝、公务员中午饮酒等问题,由当地纪委牵头,成立检查组不分时段、不打招呼,扛着摄像机进入酒店明察暗访。耐人寻味的是,在查处了一批公款吃喝行为后,县城的多家高档酒店却撑不住了,一时间,多家大酒店生意变得惨淡。(8月4日《新安晚报》)
职能部门查公款吃喝,竟令地方酒店门可罗雀,这本身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纪委的摄像机之所以令酒店非常感冒,当然是因为监管的眼睛盯住了公款吃喝的嘴,搞得拿财政出来埋单的心有余悸。杯弓蛇影的酒店,恰恰从侧面印证了“公款吃喝是高端餐饮奶娘”的观点。
到酒店摄像是个反腐的好创意,谁吃谁喝,一览无余。但客观地说,这种创意更多的还是形式意义、威慑意义,吓唬君子而吓不了小人,对于常态监管来说,仍不是最优选择:一方面,纪委的人不可能个个扛个摄像机下派到酒店,酒肆茶馆那么多,以摄像机无缝监管的成本过于高昂,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你在这个酒店拍、他在那个饭馆吃;另一方面,纪委的摄像机固然师出有名,但成天在酒店蹲点、伺机拍点猛料,也难免会影响食客的兴致,这样的“误伤”于酒店来说也是无辜的沉没成本。
公款吃喝算得上是顽疾——所谓“顽”疾,既是指数量上的触目惊心,也是指行为理念的根深蒂固。关于公款吃喝每年到底糜耗多少,广为流传的是“3000亿元”的数据,后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表示有所夸大,但承认公务接待开支确实不小。今年则有两件著名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公款吃喝之甚:每年“十万官员下平遥”,令这个旅游古城的政府部门叫苦不迭,“免门票不算,吃喝开销就是难以统计的天文数字”;随后,一份餐厅的消费明细账单又将矛头指向山东省粮食局——人均1000元的消费标准,12个人一顿总共吃掉14810元,被网友称为“天价餐”。公款吃喝到了这个地步,估计够得上“人神共愤”。
遗憾的是,我们依然很难管得住公款吃喝的嘴。以至于有全国人大代表在《关于遏制过度应酬、公款吃喝的建议》的议案中提议,设立“挥霍浪费罪”,将公款吃喝由违纪问题上升到贪污定罪的高度。事实上,整饬公款吃喝的条文并不少,可谓连篇累牍汗牛充栋,奈何公宴没有具体标准,加上吃多吃少都是实报实销,于是,私吃变公吃,小吃变大吃,反正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
有学者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的腐败,没有严格控制的职务消费就成为腐败的渊薮”。公款吃喝的问题,究其实质仍是“钱”的问题,是财政制度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像机固然是个很好的创意,但毕竟是事后监督,也许只有强化财政硬约束,建立健全公务消费制度,才不需要劳驾摄像机出来管住公款吃喝的嘴。 来源: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