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水之故乡 冯金勇
也许是因为生长于湖北的鱼米之乡,我童年记忆里总有很多关于水的故事,脑海里满是关于水的丰润回忆,所以,对于江河湖泊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一个地方有了水便有了灵魂,有了水便有了灵动的美。在古代,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繁衍,有水的地方才会产生辉煌的人类文明。
我的故乡北临长江,南傍内荆河,密密分布着错综复杂的河流水系,房屋都沿河两岸建造,顺着河流一家紧挨着一家,形成绵延数十里的长长村落,任何角度拍照这里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内荆河由南向北在这里汇入长江。在这里走完它长长的旅程,在这水系中还有许多的湖泊和沼泽,这里长满大片的芦苇,长江里的很多鱼儿会逆流游入这些河流和湖泊,鱼儿吃小生物和野草,野鸭又以这些鱼儿为食,形成一种以水系为基础的生物链,水底长满莲藕,水中游弋着肥美的鱼,岸边是成群的野鸭,丰富的物产和资源打造了鱼米之乡的美誉。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陆续迁居到此安家落户,我的祖辈就是这些移民中的一员,迁居到此,便开始了与江河湖泊息息相关的生活。
这些年,走过了祖国东西南北许多地方,也慢慢体味到故乡的水之秀美和水之灵动。
夏天,河水涨起来了,河水倒映着两岸的树木和房屋。小河是孩子们的天然浴场,更是孩子们黄昏时的乐园。小河里沸腾起来了,里面全是孩子们攒动的人头和嬉闹的笑声。夕阳停在地平线,霞光把水面映得五彩斑斓,如诗如画。
记得父亲第一次抱我下水时,也是在一个如画般的傍晚,我刚一入水,水中马上游来一群小鱼在我的脚边穿来穿去,一会儿,小虾也爬上了我的脚背,痒痒的,有趣极了。
那时候,家里吃得最多的食物就是鱼,煎鱼、煮鱼、炸鱼、烤鱼等,那时河里的鱼很多,我和弟弟不会钓鱼,就想办法来抓鱼,我们找来玻璃罐头瓶子,瓶子里放点米饭,用一根绳子系牢瓶口,另一头系在一根木棍上,木棍插在岸边的泥土里,把罐头瓶慢慢沉入水中,一会儿便会游来一群小鱼,它们先在瓶口试探着,感觉安全后就钻进瓶子,岸边的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水中发生的一切,待小鱼们钻进瓶子,我便猛一提绳子,将瓶子提出水面,鱼儿便困在了瓶中,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而河水中的鱼儿却总不接受教训,每次把罐头瓶放入水中,鱼儿还是继续往瓶子里钻,这让我捉鱼捉的不亦乐乎。
那时,我还常和小伙伴一起到江边玩,江边的大堤上长满青草,堤下是小树林,走下江堤,穿过树林才能看清楚江水,看清楚江面行驶的各式各样的船,有的船有好几层楼高,远远望去,像一幢幢移动的楼房,有时,我会呆呆地看着这些“楼房”,产生许多奇思怪想,甚至会有些莫名的惆怅,仿佛心也跟随这些大大小小的船儿,到了遥远的地方。
水给家乡的人带来恩泽的同时,也带来过许多的灾难。那时常常能听到老人讲发生水灾的情形。比如一九五四年的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三万多人失去了生命,一九九八年的长江大洪水让人心有余悸,每到这时候,老人的言语中总是充满了无奈和感叹。
长大后,我走出故乡,来到外面的世界,才惊讶地发现我国西部还有那么多严重缺水的地方,由于缺水造成许多地方经济极度的贫困。而一些河流被污染,更加重了水资源的匮乏。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面对这些令人深思的数字,我对故乡的水也有了难以言喻的感受,我的水之故乡,愿你如诗如画美丽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