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7|回复: 2

[转贴] 唐诗宋词里的夏天

发表于 2019-6-20 19:47: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金陵石化  曾敏

    江南的梅雨季节,空气异常沉闷,湿漉漉,让人呼吸困难。

    都说“心静自然凉”,可是对于生在江南的我而言有点难,难就是“心不静”,无论什么事都挺不起精神,开着电风扇都让人难以平静。同大多数人一样一直渴望在这个阴雨绵绵季节心情静一回,心底凉爽一下,算是不亏待夏季的到来。

    漫步湖边,望着盛开的荷花不由得找寻古人那些夏季凉爽的诗词,或许能体验到一个凉意拂人的夏境。

    白居易《消暑》:“何以消暑热,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可以想见,白居易端坐在庭院中,房中无杂物,而窗下的清风徐徐,凉风悠悠来。好一个闲情白居易,放下名利,独守一院,独享片片清风,空空的心灵便是圆满的世界,清爽自然来。

    陆游的《夏日》诗云:“竹梢露滴惊残梦,荷盖风翻送早凉。暑用酒逃犹有待,热凭静胜更无方。”“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消暑体验正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夏季再热,也要过得惬意。唐代诗人姚合有诗云:“避暑高楼上,平湖望不穷,鸟穿山色去,人歇树荫中。”把高楼、树荫、大山、湖水视为夏日避暑的绝佳妙境,让人读后感到凉意阵阵,清风徐徐;晚 唐诗人高骈《山亭夏日》诗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亭池畔消夏风俗画,意韵悠然,令人神往。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读罢意犹未尽之感油然而生,余味悠长。可以想象李清照在夏季的美好时光,她时常想起溪亭映日的傍晚,和一群花季少女划着小船,喝点小酒,赏着美景。天色已晚,划呀划,船一头划到荷花深处,扑啦啦地惊起一摊水鸟。有了这么一天,词人就会清凉一夏了。

    苏轼《菩萨蛮·夏闺怨》,采用“回文”手法,既写夏景,还写情。词中写道:“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辞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写此词时,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写闺怨回文以解脱。

    炎炎夏季,与唐诗宋词约会,领略那个时代,古人消暑的点点滴滴,大可借古人的心境,得一分安宁,守一分清幽,获一分清凉。炎炎夏季也似浮云,掠过天际,留在心底是不惊,是幽幽凉意,这样,这个夏天,你就不会那么闷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5 01:12:5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21:16:57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回帖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