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5|回复: 0

棚户区居民说棚改

发表于 2010-8-8 15:14: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棚户区居民说棚改
张登泽
    在松藻矿区,目前有3万多名矿工家属分别住在打通、安稳、石壕等镇的煤电公司6对煤矿的棚户区内,需改造的房屋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

    近日,笔者走进逢春煤矿棚户区,聆听员工对棚改的想法。

    38岁的骆白玉跟随丈夫刘云东住在逢春棚户区一栋破旧小楼20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栋两层小楼住了30余户居民近200人。小楼紧挨着公路,为防止灰尘大量的涌进房间,矿工们用井下废弃的风筒布拉了个挡灰尘的帘子。

    中午,骆白玉正在房间外面临时搭建的灶台上做饭,马路边车子来来往往,飞扬的尘土透过风筒布灌进来,不断地往锅里加“佐料”。

    走进骆白玉的家,进门右手边的角落里围成一个2平方米大小的池子,而这里就是洗澡的地方。往前两步则是洗碗池,再往前则摆放着一张床和一个小衣柜。由于空间狭小,房间里仅有一个10寸的电视机,屋顶上一个破旧的电风扇转个不停。

    “房间太小,实在放不下多的家具。”骆白玉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她的房子低矮潮湿,墙壁上还裂开了几条很大的细缝。“晚上隔壁房间的灯光都可以透过来,算是凿壁偷光吧。”骆白玉一脸无奈地说。

    谈起家庭收入,骆白玉的丈夫刘云东很坦白:“一个月也就1200-1300元,一个人养一家人,还要供儿子上学。”

    刘云东是逢春煤矿的一名普通矿工。自从2001年开始,一家三口就挤在这个破败不堪的棚户区里,收入甚低,买不起房。

    来到矿工黄世才的家,只见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放着几样破旧的老家具,十分拥挤。

    门后的角落里有一个自制的水槽。黄世才说,由于没有多余的空间,平时家里洗漱、洗澡都只好在屋内进行,洗完澡后清理家里的积水是最恼火的一件事。因屋内潮湿,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

    “女儿现在是有家不能回。”说道这里,50岁的黄世才有些激动。女儿今年20岁,在县城读书。女儿大了,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只好借住在县城朋友家,平时很少回来。

    “房子一遇到下雨就漏。”房间唯一的一张大床顶上,黄师傅用塑料布搭了个遮雨的棚,塑料布已经明显的发黄,看得出棚搭了有些时间了。床边立着个大衣柜,隔墙留了20公分距离。

    “墙上要漏水,所以衣柜不敢靠近了。”黄世才说,“下雨的时候最麻烦,房顶到处都漏,有时盆盆碗碗都要拿来接水。还有就是担心楼房后的山坡会滑坡,根本睡不了安稳觉。”

    和黄世才、刘云东一样的矿区工人很多。像他们家的矿区家庭也很多。隔壁68岁的穆洪富是逢春煤矿投产后的第一批工人,目前已经退休。老人回忆说,自从1987年搬入现在居住的棚户区居民房之后,从工作到结婚生子,再到孙女的出生,他一住就住了24个年头。如今,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容纳着一家三代5口人。

    “没想到啊,国家政策出来了,我们煤矿工人可以住新房了。”今年初,松藻矿区进行棚户区改造,逢春要建安置房的消息一传开,居住在这里的矿工们纷纷聚在一起讨论着、期盼着。

    黄世才已在刚开工修建的回头线安置点花两万多元买了一套45平方米的新房,据说明年底就可以入住了。

    家,那是他们未来的新家,也是松藻矿区棚户区3万多名矿工的落脚点。而这个家,是党和政府给他们的希望,在棚户区居住了多年的矿工们,热切的盼望着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