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许相识,正是这位军嫂的丈夫牵线搭桥。两人相恋一年后,于1996年12月31日步入婚姻殿堂。
当王丽终于成为一名军嫂的时候,很多具体事情还是让她出乎意料。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哪一件事都不能等和靠,家里那位军人既“等不来”,也“靠不住”。
2008年4月,经历了调动随迁后,王丽随调山东泰安,成为市优抚医院的一名员工。
一段生物钟紊乱的往事,王丽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刻骨铭心,虽有几分酸涩,但更多的仍然是甜蜜。
2008年,总部考核军事训练一级单位,15项考核内容,老许分工负责8项。老许组织分队夜间战斗射击,连续50多个晚上盯在射击场、铆在射击场。
为了夜间安全,老许主动取消派遣指挥车,改骑自行车。50多个夜晚骑行山路,竟然扎破了7条车胎!
王丽“陪”着丈夫上夜班,尽管不能到训练场,可也在家里等候丈夫安全回来,跟着做了50多天夜餐。
令人欣喜的是,老许负责的课目以7个满分、夜间射击97.2分顺利通过总部考核验收。两人高兴之余,身心立刻放松下来,老许一口气睡了一整天,王丽也大病一场:“熬夜”做夜餐,闹得生物钟紊乱,大半年后才慢慢调整过来。
家是什么?王丽特别欣赏诗人陆蠡一篇题为《蛛网》的散文诗中的那几句话:
家,是蛛网的中心,四面八方的道路,都奔汇到这中心。
家,是蛛网的中心,回忆的微丝,有条不紊地层层环绕这中心。
对王丽来说,这“中心”显然已经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丈夫老许和他带的兵,他带兵到哪,她一颗心就跟到哪。
建筑工匠们清楚,在一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上,凡用到砖的地方,砖与砖之间都讲究个“严丝合缝”。王丽夫妇俩的朋友和同事们评价说,王丽的“严丝合缝”就是让军人丈夫后顾无忧。
砖的贡献谁记得
军嫂一个笑:苦涩与甜蜜
优抚医院这些病休复员退伍军人,大多精神上患有疾病。
今年五一节那天,多少年难得一笑的77岁复员退役军人芦士训,突然冲着来病房转一转的王丽笑了。王丽错愕之际,老人突然伸手抓起碗中的馒头,又用另一只手指着盘中的菜,费力地说一声:“好!”
那一刻,王丽含着泪笑了。在她看来,这一声发自复员退役军人肺腑的“好”,比多少奖励都贵重!
王丽的两个舅舅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一个牺牲成为烈士;一个在军校当教员,长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
家里当兵的和当过兵的人多,王丽特别留心党史、军史、国史上一些事儿。
1938年初,几位伤病员借给何长工拜年之际,提出到延安“见一见”毛主席和党中央。原来,他们感到在“残废医院”里受歧视,人好像没用了,提出回南方老家继续革命。毛泽东得知后,一方面表示腾出窑洞等他们到来,一方面提出把“残废医院”的“残废”两字改成“荣军”,“医院”改为“教导院”,“残废医院”变成了“荣军教导院”。简单的名称转换后,伤病员们满意了,情绪也稳定下来。
一个称呼的改变,居然稳定了军心!王丽和同事们从中深受启发:我们医院为什么还叫“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王丽和同事们不止一次地向医院和上级机关反映:院名对病员情绪的影响问题。经网上征求意见并报上级批准,今年初医院正式更名为“优抚医院”。王丽说:“让病员体面地面对公众,往往比单纯的物质给予更能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一次,王丽与丈夫回家探望王丽的父母。说起部队待遇的事,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俩啊,应该知足,两个人拿工资,孩子有人照看,生活上无忧无虑,工作上无牵无挂。当年,你们的舅舅战场上出生入死,哪里考虑过自己的待遇?”从那以后,王丽和老许两人再也没议论过工资待遇的事儿。
这段经历还真管了大用!军改期间不少战友听过之后,先是若有所思,接着频频点头:“是啊!国家和军队不亏欠咱们,转业了不能只想着向政府伸手要这待遇那待遇的,好日子还得靠咱自己创造!”
回顾这些年所经所历,王丽说,既然是一名军嫂,既然从事拥军的工作,就得有些情怀,不怕吃亏。假如每一位军嫂都能当好一块砖,长城的垛口将更加稳固。(王胜利 江剑伟 雷雪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