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6-28 12:58:48
|
查看全部
中国探索“禁塑”希望“塑战速决”
中国也在“白色污染”治理方面加快步伐。“限塑令”实施十年来,对白色垃圾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了840万吨石油。
不过,“限塑令”施行效果仍低于人们预期。“管得住生产塑料袋的正规厂家,却管不住小作坊;管得住大超市,却管不住小卖部”的现象普遍。“主要有几个原因:替代产品较少,塑料限制范畴小,监管力度不大,政策配套不足等。”E20环境平台固废产业研究中心高级行业分析师丁宁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消费者收入不断增加,原有的‘限塑’价格杠杆作用发挥已不明显,加上人们心理上逐渐接受塑料袋收费,因此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使用塑料袋的消费习惯。”北京再生资源和旧货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权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塑料垃圾污染问题再次凸显。”
数据显示,仅2017年,国内快递包装塑料袋用量约80亿个,三大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百度)每天外卖订单量超过2000万单,如果每单仅使用一个塑料袋,年使用塑料袋就超过70亿个。
“限塑令”实施十年屡限不止,如何寻求突破?地方开始探索区域“禁塑”再度宣战“白色污染”。
近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标志着海南“禁塑令”推进再次提速。今年2月,海南省出台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分阶段、分行业、分类别稳步推进“禁塑”工作。
加拿大循环经济专家克拉丽萨·莫劳斯基认为,海南“禁塑令”顺应了国际先进潮流,会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禁塑将为中国产业整体升级换代带来崭新机遇。
在丁宁看来,从“限塑”到“禁塑”,是我国对城市固废综合管理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从“限”到“禁”,执法力度和要求明显提高。此前“限塑令”往往只局限在塑料袋的范畴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对所有塑料制品的限制。而此次“禁塑令”将塑料的定义延伸到了所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管制范围进一步加大。
在此之前,其他地方也在探索。2015年1月,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规定吉林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2018年4月,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出台“禁塑令”,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违者将处以最高2万元罚款。
“此次海南‘禁塑’,与垃圾分类全面强制推广结合,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方案、替代产品的要求。政策联动下,‘禁塑’推广力度将高于十年前,预计实施效果也将有所提升。”丁宁说。此外,不少专家也认为,在“禁塑”政策驱动下,可以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物质材料制品也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