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0|回复: 3

[书感] 雨兰:钱穆怎样读书

发表于 2019-7-8 09:21: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雨兰:钱穆怎样读书

载于019-07-05   《联合日报》

   钱穆一生勤勉,治学严谨,博学通达,其著述颇丰,仅专著就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都自成一家之言。钱穆不仅在史学方面有卓越建树,他在经学、儒学、宋明理学、文化哲学等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识见。钱穆能有如此卓然成就,可以说与他的读书观、读书做学问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读书要“活”。钱穆多次说过,书的背后必该有人,读其书不问其书作者之为人,决非善读书者。他还说,只有了解到每一书的作者,才懂得这一书中所涵蕴的一种活的精神。钱穆此说自有其深刻见地。同时,他也多次提到,《史记》背后有司马迁其人,他一辈子就只写了一部《史记》,所以都见其为是活的,乃因书背后有一活的司马迁存在。我们读刘知己《史通》,便该研究刘知己这人。他的非经、疑古,足见其人之浅薄。像杜佑,我们只看上引诸节话,就可想象其人,也就可信托其书。诸位不要把事情都分开看,人是人,书是书。进而,钱穆还谈到读书、材料、做学问的关系,他道,没有学问,材料只是材料。有了学问,材料不只是材料。庄子说:“化腐朽为神奇。”材料不能运用,可以是些朽腐。成为历史了,那便是神奇。我们读书,不能把书只当材料读,《世说新语》不只是材料,我们要由此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水经注》也不仅是材料,要懂得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农业等各种历史上的大变,都在此书中透露出。
  读书要“多采其长,不当专指其短”。一本书要怎样去读?怎样对待一本书里的缺点?是要采其长,还是要专指其短?对此,钱穆深有体悟,他说,“一书总有缺点,我们读一书,要了解此书精神所在。任何书不会都使人全满意。我们做学问读书,要能采其长,不是要索其瑕疵,来批评它的缺点。”这也见出钱穆读书的深刻理性和对待书籍的包容性与阅读的心怀。
  读书要“会通”。钱穆以史家的眼光,提出读书要会通。钱穆还提到,欲知中国社会,又须兼通中国经济史,并须兼通中国思想史。要之,即须先通中国文化史。若分门别类,专一求知,则中国究为何种社会,诚难以一言尽矣。人们通常说,文史不分家。因为钱穆的“通”,他的《中国文学论丛》写得很精彩,以史家的眼光,独具只眼,非常透辟。读书做学问要“先广通再专精”。对此,钱穆自己深有体悟,并多教益学生,“诸生当扩开兴趣,博学多通,乃能于史识渐有进。待他年学问基础既立,庶可择性近专精一门。”这是读书之道,也是做学问之正途。
  读书,钱穆倡导要读“原书”。钱穆多次对他的学生讲到:“所以我要劝诸位,读书定要读原书,不要轻信别人讲他书的。”“要真读本书,不要追随时代,人云亦云。”
  读书要贵熟。“读书贵能熟,且莫多看,莫乱翻,更不要急速自己发挥意见。”他谈到《史记》, 文章意气流转,非熟读不易晓。
  钱穆特别注重借鉴古人以及师友的读书方法,调整自己。“余又效仿古人刚日诵经,柔日读史之例,定于每清晨必读经子艰读之书。夜晚后,始读史籍,中间上下午则读闲杂书。”“余从此读《论语》,知当逐字逐句反己从日常生活上求体会,自沛若此番话发之。”
  古人常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钱穆提出了“文化地理”的概念,针对“读书”与“游山”,也有其灼见:“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能知读书之亦如游山,则读书自有大乐趣,亦自有大进步。否则认读书是吃苦,游山是享乐,则两失之矣。”
  钱穆还提到读书的一种无所为心理,很有意思,也是深谙阅读三昧的卓见。他如此对学生说道,诸位读书应有一种无所为心理,只求细心欣赏。我想,钱穆的这种“无所为”,当是对读书的品味与享受。是让书里面的文字、情采、思想识见等带给自己以心灵和精神的愉悦。我喜欢阅读钱穆的文字,其文字简约,其思想通达透辟,感觉如沐春风,也是文字与思想的双重愉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15:10:3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9 09:10: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06:30:1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