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3|回复: 2

[转贴] 四季皆是读书天

发表于 2019-7-8 18:38: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巴陵石化  胡忠勤

    夏季酷暑难当,寝食难安,无以为守,遂拾书而读,其名《读有所得》。此书乃人文社科类系列通俗读物,内容横亘古今中外、遍涉文史地哲,可谓包罗万象,出版已逾百册,深受读者喜爱,是不可多得的口袋书。看着看着,犹如一罐王老吉凉茶下肚,沁人心脾,精神为之一振。

    记得有一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高气爽正好耍,严冬难耐望来年。”这首不知出自何人的打油诗,纯粹是为厌学和懈怠找借口,不足为训。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世上还有什么能像读书可以让人远离烦扰而心无旁骛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呢?只是大热的天儿到底适合读什么书还真得好好琢磨一下。

    酷热天气阅读还是不要太烧脑为好,少读长篇“大部头”,多读短小“豆腐块”,就好比少吃油腻难消化的大鱼大肉,而多吃点拍黄瓜、水煮毛豆之类的开胃菜一样。消暑文章不宜长,除《读有所得》之外,明清小品文及小小说最为适宜,“公安三袁”绝对可以一读,陈继儒、纪昀、张岱、袁枚等也不可偏废。这类文章皆短小精悍,一文一题,别具机杼,看似游山玩水、吃吃喝喝,或鬼神志怪、奇闻轶事,实则无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寄寓个人意趣。读之如饮冰啜露,自觉凉风习习,通体清凉,又好比三两碟下酒的凉菜,清爽开胃,齿颊生香。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尤为宜读,鲁迅就曾赞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其中的《滦阳消夏录》卷乃三伏天“特饮”,最宜消暑。在《滦阳消夏录》卷二有则故事十分有趣,不妨摘录于此,与诸公共赏:“有避仇窜匿深山者,时月白风清,见一鬼徙倚白杨下,伏不敢出。鬼忽见之曰:‘君何不出?’栗而答曰:‘吾畏君。’鬼曰:‘至可畏者莫若人,鬼何畏焉?使君颠沛至此者,人耶?鬼耶?’一矣而隐。”是不是读之如饮冰镇啤酒,大快朵颐,大呼过瘾,像这类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比比皆是。所谓文如其人,由此足见纪晓岚的渊博学识和睿智幽默,实乃名副其实的铁嘴铜牙。

    此外读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怕也是非冰肌玉骨也自清凉无汗吧!且看他是何笔法:“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果然是大才子大手笔,只消寥寥数笔就隔离了嘈杂喧嚣,勾勒出一个清寂的神仙世界,怎不让人心驰神往?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读书是一生的陪伴,是须臾不可放松的事情,哪能还分什么冷暖四季?宋代诗人尤袤曾说过:“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读书都可以管温饱排遣寂寞,怎么就不能纳凉消暑呢?还应再加上一句:热读之以当扇。

    时下盛夏将至,亦效某赋打油诗一首以劝学,诗云:春秋怡人好悠闲,寒暑难挨付流年,唯有孜孜求学问,四季皆是读书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2 14:03:13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19:46:19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回帖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