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7|回复: 4

小舞台演绎精彩人生 ——记金川二矿区采矿三工区采矿生产班长田国强和他的劳模创新

发表于 2019-7-10 11:10: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崔一博 吕玲龙
    田国强是二矿区金川矿山井下一线的一名铲运机司机。在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扎根矿山生产一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乐章。
    田国强不到7点就来到了排班室,详细了解了夜班安全生产情况。
    7点10分,工友全部到达排班室,田国强布置好采矿工作任务后,又对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强调。
    7点50分,田国强和工友们一起乘坐罐笼到达井下生产现场,检查铲运机、凿岩台车等关键设备并无异常情况,工友进入各自岗位后,他返身回到硐室,拿起笔,打开笔记本,沿着“375”工作法的脉络,认真梳理起来。
    “375”工作法是田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人人参与创新、时时都在创新、处处体现创新”的理念,经过长期地摸索和反复地总结论证,在推动采矿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一项创新成果。这项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后,在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采矿成本,为工区连续3年出矿突破百万吨大关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工区员工劳动生产效率由2013年的8494吨/人·年,提升到2018年的10825吨/人·年,员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7.44%。
    田国强说:“虽然‘375’工作法发挥了一定作用,产生了一定效益,但是还可以再优化、再改进。”
    田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和甘肃省的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28人,其中技术骨干11人,操作能手14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2人。工作室成立以来,田国强在严格做好创新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通过“导师带徒”“双培养”“岗位练兵”等形式,充分发挥工作室骨干成员的作用,引领全体成员围绕生产经营、工艺提升、设备改造等方面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努力解决制约工区效率提升、装备升级、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共取得采矿技术创新成果93项,实现成果转化46项,其中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公司级奖项12项。工作室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他所在的采矿班荣获“甘肃省创新型班组”荣誉称号,而田国强本人,多次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党员、优秀班组长,省、市级“劳动模范”。
    近年来,针对采场局部地压变化大、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难度的状况,田国强带领工作室启动了“超前支护技术在盘区顶板支护中的研究与应用”技术攻关项目,该项目取得成功后,大幅提升了采矿效率,为保证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工作室还坚持“先算账、再实验,效果比较”的思路和办法,实施了充填板墙砌筑工艺技术改进项目,取得了“一种高滤水性低成本充填工艺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后,实现一次性接顶进路的充填接顶率达到100%的目标,解决了充填体离析分层和生产现场泥水多的问题,为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用50余万元。这项成果荣获第九届国际发明展“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据测算,田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创收4247万元,节约成本费用266万元。
摘自《甘肃工人报》2019年7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17:12:00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精彩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17:12: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09:57:29 | 查看全部

回 1楼(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09:57:37 | 查看全部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