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1 16:55:13
|
查看全部
结构优化,带来生产效能的释放。
产粮大省河南今年夏粮又传来捷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调查结果显示,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为749.08亿斤,比上年增加26.34亿斤,增长3.6%。夏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据介绍,今年河南夏粮播种面积虽然略有减少,但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政策托底,科技支撑,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夏粮生产获得丰收,离不开政策的托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气象条件的给力。谈到今年夏粮丰收的原因时,潘文博这样说。
政策是粮食生产的定盘星。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去年我国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9.3亿亩,完成水稻、小麦、大豆划定任务。还加强了耕地质量建设,去年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000万亩,农机深松深翻整地超过1.5亿亩。推进粮食补贴政策,去年我国完善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启动实时稻谷补贴,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
政策信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了粮食主产区生产积极性。河北省南和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江坡这样说:“我们合作社流转了3.1万亩耕地,今年夏粮获得丰收,政策又好,明年合作社将继续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的力度!”
科技是粮食生产效能提升的翅膀。今年夏粮生产,绿色生产技术加快推广。全国小麦播种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节药技术推广比例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河北节水小麦品种统一供种面积530多万亩,全省节水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达到60%左右。同时,夏粮生产,跨区联合收割机成了粮食主产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保障颗粒归仓,夏收农机装备向高端智能升级。”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司长张兴旺这样说。
今年“三夏”大忙季节,全国共投入64万台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较去年增加1万台。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超过70%,单机收获效率提高30%以上。基于北斗导航的自动驾驶联合收割机、免耕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农机从田间试验步入夏收夏种一线,开启了“三夏”无人作业新模式。
另外,防灾抗灾减损失,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黄秉信表示,从总体上看,2019年农作物受灾情况较上年同期偏轻。国家减灾委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分别为5921万亩和482万亩,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45%和56%。良好的气候条件,加上各地区防治措施及时有效,病虫害发生率普遍低于上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