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9|回复: 3

【壮丽70年•奋进70年】我家的住房梦

发表于 2019-7-30 10:42: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家的住房梦

6.jpg

  我出生于五十年代,多少记忆、多少青春随着岁月流逝,但永远萦绕于心头的是家中拆房、建房、购房的那些事儿。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宁乡市的一个小乡村。我家世代农耕。六十年代,父母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搭建起了两间半茅草房。过了几年,多处土墙有大的裂缝,成就了老鼠、壁虎和蝙蝠,它们垒窝、嬉戏,进进出出,方便自如。更为吓人的是墙的裂缝中有时能窥见蛇在里面蠕动,它那光滑的外表,充满杀机的大舌头,使人望之生畏。那种恐惧感至今仍挥之不去。
  茅草房低矮潮湿,春天到处发霉,夏天蚊子特别多,密密麻麻,满耳都是蚊子嗡嗡的衰叫声。别看蚊子小,它们鬼精灵似的,最喜欢叮咬我们细伢妹崽,我们常常被弄得满身一疱疱的,其痛痒难忍,那滋味至今难忘。由于受虫蚁的咬噬和风雨的侵蚀,茅草房每年要翻盖一次,否则会腐烂发臭,造成屋面漏水。
  记得小时候最怕刮风下雨。一旦刮大风,到处茅草翻飞,屋顶大块大块被卷走,正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风来时,尽管大人们用水浇湿茅草,用东西压住茅草,常常也是无济于事。每每大风过后,倾盆大雨便随之而来。刹那间,满屋被淋了个透湿,哪怕大盆小钵,大桶小缸,能盛水的东西都用尽,床铺、柜子还是不能免受其灾。“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弄得全家大小无躲身之处,叫苦不迭。“屋漏偏逢连夜雨”的个中滋味难以言说。特别是那些已裂缝的墙,风雨飘摇,让人胆膻心惊。
  难忘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神州大地。日子渐渐变好,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天大地大,不如房子大。拆掉岌岌可危的茅草房是当务之急。当时我是民办教师,收入微薄,但动摇不了我建房子的决心。要废除土砖墙,首先就要解决红砖问题。那时还没有红砖厂,红砖大多是手工扮坯,私人烧制。扮红砖有三道重要工序。首先是和泥。要选老底子土,不夹碎石子和瓦片,土质纯正、细腻、粘性强。和泥也很有讲究,先将选好的土反复锄挖匀细,然后掺水适当,泥与水相和,翻锄几遍后,用双脚来踩,翻来覆去的团团踩,动作如杵糍粑,待泥巴柔而不稀,方可。泥和好以后,就是扮砖,这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扮砖先得准备一个砖模子,标准尺寸一般是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将和好的泥用钢丝弓切成一块一块的,形如砖状。双手握一块,用力往砖模内一扮。擂、顿、揉、挤,动作要猛、准、狠,还得有手法,完了之后上头用钢丝弓削平,然后放一块木板,翻过来就可取出砖坯,于是一块坯砖便大功告成。砖坯扮好后,就是码砖坯。码砖坯也有技巧,要轻取轻放,摆正行直,一轮一轮往上码,要防止砖坯变形和倾斜。父亲和泥,我扮砖坯,妹妹码砖坯,3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那时,我才二十出头,有思想,有力气,做事干脆利索,出手的砖坯棱角分明,人人夸赞。
  我白天要上课不能耽误,只能起早摸黑扮砖。常常是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扮砖,完成200块至300块砖后,就往学校赶,必须履行按时到校的承诺。下午放学后立马回家,父亲和妹妹放下手中的活,3人又紧锣密鼓干起来。到晚餐点了,三下五除二扒几口饭,又接着干。夜静少干扰,最好做事了。常常干到晚上十点钟。那年月没有电灯,浩月当空,繁星闪烁,我们就着月光星光忙忙碌碌;月亮朦胧,星星不见,就点亮一盏镜灯,照样干得欢快。父亲挥锄和泥,我舍力扮砖,妹妹搬坯行如风,各就各位,有条不紊。3人干的都是强体力活,但谁也无半点怨言。我们常常累得脚打崴,眼发黑,头转晕,但为了有新房子住,毫无怨言。
  “起房造船,昼夜不眠”。苦战3个余月,第一窑6万多块红砖到手了。为了积钱买材料,我们不得不把这6万多砖卖了。接着又扮了8万多块红砖,解决了砌房用砖问题。前期工作准备一年以后,建房的材料基本筹齐。1981年,我家四扇三间东边出横屋的崭新瓦房落成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我身边的同龄乡村教师群体又掀起了房改的第二波。纷纷拆平房建楼房,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我家也于1997年新建了一幢三间两层楼房,还有与之配套的厨房、餐厅、杂屋,仿效城里的范儿进行了全面装饰,家具什物配置一新,购买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从此,乡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有了钱,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买小车的多了,在城里购买商品房的也多了。
  如今,我身边的同龄乡村教师群体90%的家庭有小车,80%的家庭在城里购了房。我家亦如此,儿女都有车,城里都有房,我们夫妻仍住乡下老家。他们经常回,我们也偶尔去。既有距离美,又有家人亲,互不干涉,相处非常好。去年全家合计,卖掉小房换上了省城的大房。我们一家和大多数乡村教师家庭一样过上了富裕、新潮的生活。
  小康不小康,主要看住房。作为一名退休教职工,我深深地感触到:八十年代拆除土砖茅草房建红砖青瓦房,是不得已而为之;九十年代由平房改建楼房,是乡村教师居住生活的攀高;新世纪涌到城里购买商品房,是新时代赋予乡村教师新的追求!(严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30 11:23:41 | 查看全部
写得真好,欣赏严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30 17:57:07 | 查看全部

Re:【壮丽70年?奋进70年】我家的住房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30 21:41:5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