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5|回复: 0

前人栽树 后人扫码!听他讲雄安"千年秀林"

发表于 2019-8-1 23:47: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7年9月11日,在雄安新区容城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28个人,进驻当地一个简陋的小宾馆,他们没有任何正式的组织名称,却承担着一项对日后影响深远的任务,为雄安种树。
  那时,雄安新区刚成立不久,百业待兴。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的建设理念。
  万亩秀林平地起,满眼苍翠笑春风。不到两年的时间雄安共投入数十亿资金和上万人力,共栽种了1200万棵树木,共建造了17万亩的千年秀林。17万亩相当于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面积;如果把这些树木沿直线每2米种一棵种下,可以在中国从南到北种4次。
  习近平总书记曾站在雄安秀林驿站的天台上动情的说:“将来生活的最高标准就是生态好,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作为雄安生态建设大军中的一员,从我们来到雄安、扎根雄安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变成了雄安的一棵树。
  我是雄安的一棵银杏,挺拔而又坚韧。
  在雄安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我们把披星戴月做勘测称作“景区夜游”,午夜简报称作“军情快报”,通宵会议称作“攻城拔寨”。
  在雄安每年适合种树栽培的时间只有三个月。我们的工作没有坐、等、靠,只有盯、跑、办。
  2018年春季,10万亩苗景兼用林建设启动,与此同时,2017年9号地块的造林项目还未完工,两个项目同时推进。我们可以说是在和老天爷赛跑,工作按天做计划,任务按小时抓落实,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近10万亩的栽种计划。
  我是雄安的一棵山桃,收获的季节果实累累。
  在造林上我们也收获了“雄安模式”。让我们把钟表拨回到2017年10月,面对正在建设的“数字雄安”,“千年秀林”计划同步创建“数字森林”。怎么建?没有人知道。放眼全国,乃至世界,没有一个成型案例可以借鉴,从零开始。我看到,整个团队为此不断讨论、理清思路,从最初的1.0版本系统到现在,每棵树都拥有了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实现了从苗圃到种植、管护、成长的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用高科技实现过硬的“雄安质量”。
  我是雄安的一棵橡树,温柔又坚强。
  前不久,女朋友低血压晕倒在医院,视频时,她向我哭诉“你对你的树木日夜陪伴,什么时候可以陪陪我?婚后有了孩子你又怎么陪伴他?”我没有回答但我心中默许“我会在雄安为我们建造一个千年秀林的家,让我们的孩子和雄安一起慢慢长大。”
  我站在这里,深知自己的经历只是雄安千百万普通劳动者中的沧海一粟,更深知若不是沐浴在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光辉下,我所经历的“千年秀林”故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生。
  我是雄安的一棵树
  把根扎进这片热土
  任枝丫迎风舒展
  尽情飞舞
  我是雄安的一棵树
  紧紧依偎未来之城的宏图
  我热望摇动我小小一片绿叶
  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送上歌唱与祝福!
来源:中工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