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4|回复: 0

从漆园古城的看七十年成果

发表于 2019-8-6 16:07: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过了整整四十个年头,不论是开放型的大城市还是漆园古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四十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四十年,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四十年。是中国人民的生活跨越式转变的四十年,也是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巨变的四十年。对于这个曾经被称作贫困县的小县城——蒙(漆园古城)城县,更是有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
听老人们说,这里以前都是一排排的小草房,家家户户的生活都是捉禁见肘,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于“改革开放”这个学术上的词,他们一无所知。但是当第一辆(汽车)拖拉机驶入这个贫瘠的县城的时候,他们依稀感觉到,生活在一点点变化了。
从前农忙的季节,家里的劳动力们都要早早起床,带上准备好的一天的干粮和水,到农地里进行一天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他们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一个季度下来,手都是厚厚的老茧,脸上都是深深的疲惫,皮肤深深的颜色都是岁月给他们留下的印记。如果赶上年成不好,收的不够,也只能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袋,望着田地的方向发呆,心里怨老天爷不赏饭吃。又担心收成不好孩子上学没有学费怎又要不够吃了。
同样的,那时候孩子们上学条件也及其的艰苦,学校的距离让他们纷纷选择骑自行车上学。春秋还好,没什么太大的气温变化,一到夏天,时常下起瓢泼大雨,当时的路都是土路,一下雨都变成了泥,举步维艰,更不用说是骑自行车了,常常到了学校,自行车和人的身上,满是泥了。更难过的就是冬天了,那个时候的皖北的冬天有零下十三四度,滴水成冰,就算是围着厚厚的围巾带着厚厚的手套,冷风也能轻易的钻进他们的衣服里。半个小时的路程,睫毛上常常挂着冰霜,围巾下面的脸也冻得通红。到了教室先把家里准备好的铁饭盒放在煤炉子上,这样中午的时候还能吃到温热的饭菜,虽然可能大多数是玉米饼子和、红芋面馍、白菜土豆,但是在那个时候已经算得上是顶配了。那时候没有电脑、电视机,连现在人手必备的手机在那个时候都是个稀罕物。那时候孩子们的玩具只有玻璃球、滚铁环。
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一万三千多个日子里,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的最初,县城的柏油马路慢慢修成了沥青路,慢慢的也有了小汽车在上面驰骋。市里开始传创建“立体交通”,一年运客一亿人。1978年,能拥有一辆凤凰或永久牌自行车,足以令一家人自豪。
2000年左右,镇下面的村子的土路也修成了柏油马路,私家轿车也更多的走进寻常百姓家。1978年,外出买一张硬座火车票都要托人排上长队;现在海陆空成为随意选择的出行方式。特别是近年来,立足于当地的情况,深入实施六个规模推进战略,走产业化兴县、工业化富县的路子,狠抓项目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蒙城县,不断强化粮食基础地位,狠抓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从保民生、筑和谐的要求出发,深入实施多渠道富民战略,开展系列利民行动和民生工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县城形象品位不断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城乡路变宽了,城乡住房越来越好了,公共建设施配套齐全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了,这也是蒙城县改革开放四十年辉煌成果的一个“缩影”。特别是近几年,中源决起着眼于打皖北区域中心城市,开展了“城乡基础建设年”活动,提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无论是投资额度和项目数量,还是开发力度和推进效果,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创建广场绿地和一批公共建设设施,进行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的一些改革措施都让蒙城县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过年再回许疃镇,跟前几年又有了很多的不一样,路边的楼房越盖越高,现代化楼盘越盖越多,在路边的小卖部的老奶奶都贴出了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农村再不见一排排的土坯方,家家户户盖起了砖瓦房,有的人家盖起了车库,有的人家整个屋子都是地暖,三九天在屋子里窝在炕上嗑瓜子,三伏天在庭院里的树下乘着阴凉啃西瓜。
大年初二的时候,我窝在姥姥家热乎乎的火炕上问姥姥知不知道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姥姥一边和面一边说:“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则分到的田地就多。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后来发现慢慢就富起来了。”八成,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吧。(王帅)138056816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