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5|回复: 1

一个鲁北“洋相村”到“富裕村”的蝶变

发表于 2019-8-7 20:33: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济南8月5日电题:从“洋相村”到“富裕村”——一个鲁北村庄的蝶变
  新华社记者彭雷、邵琨
  走进吴庙村,一排排整齐的牛羊养殖大棚,高标准的健身休闲广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林场……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盐碱地多,光棍多,要饭的多”的“三多村”。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吴庙村地处鲁北,20世纪80年代曾是沾化最落后的贫困村。由于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村民连基本温饱都达不到,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由于贫穷,村里不少人蓬头垢面,四处乞讨,许多男青年娶不上媳妇,被周围村庄嘲笑为“洋相村”。
  70岁的老支书韩玉忠说:“那时候村里太穷,村集体不光没有办公室,连记账用的纸都没有,只能写在火柴盒上。直到90年代村里才彻底没有乞讨要饭的了。”
  近年来,吴庙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利用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好政策,依托畜牧养殖传统,利用养殖小区棚顶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棚下搞养殖、棚顶上光伏,实施“树粮间作”,发展苗木种植,一举甩掉了穷帽子。
  2016年以来,在沾化区扶贫办的支持下,利国乡党委联合周边镇街共51个村筹集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在吴庙村养殖小区顶棚安装了光伏板,发展光伏产业,建设了滨州最大的村级分布式2.5MW光伏发电项目。
  利国乡党委书记郭昕说,这个项目年收益可达350万元,收益能覆盖全乡所有贫困户和村集体。
  为了让光伏板更好发挥作用,乡里不但用无人机检查光伏板上是否有鸟粪等污损影响发电效果,还引进了自动清扫机,用手机APP控制高效清洁,实现了科技与扶贫需求的结合。
  截至目前,吴庙村仅光伏发电收益就达30多万元。韩玉忠说:“只要有阳光,就会发电,这成了俺村的阳光银行了。”
  “还有绿色银行呢。”一旁的脱贫户韩富安指着村头的一片林场说:“树苗子不花钱,前4年一亩还有100元补助。村里合作社帮着管理、帮着卖。收入的9成归个人。”
  近几年,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吴庙村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将棉花与苗木套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了管理技术、树木交易等全方位服务。韩玉忠说:“5年苗木成材后,林场每年可持续为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又申请了上级资金,在村里建了老年公寓、健身广场、棋牌室,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韩玉忠说,桥建起来,路修起来,树绿起来,老百姓富起来,俺们村已不是原来的“洋相村”了。
  如今,吴庙村里绿树成荫、沟渠整洁、灯明路畅,有人定期打扫卫生。畜牧养殖、光伏发电、生态林场已成为村民走向富裕路的“三大法宝”。
  曾经“出村一片碱厂,进村破屋烂墙,进屋缺衣少粮”的落后村,已实现人均年收入15000多元,成为全乡富裕的村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1 12:12:38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