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江汉油田 尹祥翔
“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干事,开开心心过活。”印象中,这是父母在家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可谓“吾家家训”。
家庭和谐培养正能量子女
我是89年出生的,长大了才知道,本来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我是不允许来到这个世界的,可是由于家里是农村户口,上面又只有一个姐姐,这才争取到了我出生的名额。我的出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增加了更大的经济压力,记忆中父母几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忙着挣钱养家,忙着照顾生病的外公,忙着料理家里的琐事,儿时的我很少有时间正儿八经地跟他们坐在一起交流,更别提撒娇或是闹脾气了。
童年的日子,印象中不是在田间地头玩蚂蚁,就是在水泥地上转着圈地从1写到100,可能是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只要我能写完100,姐姐就放学回家了。
每晚饭后的一个多小时,可以说是我一天中最盼望的时刻。爸爸看着电视,妈妈织着毛衣,姐姐陪我玩游戏,简单却很幸福。偶尔,妈妈会放下手中的毛衣,在我身上比比,回头跟爸爸夸我又长高了,这时爸爸就会拿着笔在门框上画上一条新的记号,姐姐会拿出自己穿小了的裙子给我穿上,一家子嘻嘻闹闹,好似没有一丝烦恼。
正是家庭的和谐,让我和姐姐的性格一直乐观自信阳光,虽然父母没有明确地教我们怎么培养自己的性格,但是他们的一言一行却在无形之中教会了我们。
父母孝义养育懂孝道子女
183cm的外公因为常年受高血压和通风病的折磨,手脚胖到透明,小腿筋脉曲张,关节变形肿大,晚年连穿鞋和剪指甲都没办法自理,160cm的外婆本就瘦弱,照顾自己都实属勉强,根本顾不了外公。由于舅舅们和姨妈们都在外地工作,身为家里老大的父母,责无旁贷地扛起了照顾外公外婆的担子。上小学那几年,正是外公病重的日子,父母长时间都是早出晚归,一周能见面的时间掰着手指都,我的衣食起居大多是姐姐在照管。
周末的时候,姐姐会带着我去医院看外公,看着躺在病床上脸色铁青的外公,看着在床边满脸愁容眼眶红肿地外婆,看着一调羹一调羹喂饭的妈妈,看着用力揉腿捏脚的爸爸,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在旁边干着急。可是,刚上高中的姐姐却比我懂事得多,她会帮忙把苹果削成小块,会帮忙把床单拉直扯顺,会帮忙哄外公外婆开心,会叫我唱歌给外公听。
傻乎乎的我,虽然不明白姐姐为什么叫我唱歌,但是看着外公外婆脸上闪过一丝难得的笑容,我突然觉得心里甜滋滋的。正是因为父母的孝义,让我和姐姐在无形中受到了感染,也在无形中养育了我们这样懂孝道的子女。
岁月静好造就知感恩子女
在未出嫁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可以说是对我自己的原生生活最贴切的描述。我的父母都已年逾60,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近40年,他们那一辈的人,几乎没有谁会把爱或喜欢挂在嘴边,但他们却能相守一生、携手到白头。我和我的丈夫相识于工作之后,我和他虽然年龄上相差7岁,但却能很神奇地聊到一起,刚开始我将这一切称之为“缘分”,直到见到了我的公公婆婆,感受到了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的丈夫跟我一样生长在一个安稳平静的原生家庭,父母老实本分,姐姐开朗外向,上对老人孝顺至极,下对子女教育有方,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却生活的让人羡慕,所以现在的我更倾向于把我和丈夫的“缘分”解释为“志同道合”。
还记得出嫁那天,父母拉着我和丈夫的手,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好好过日子,愿你们的生活平安宁静,家庭和谐美好!”我想这也许就是上一辈人在几十年的柴米油盐中领悟出来的生活真谛吧。现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慢慢明白了父母这辈子走过的艰辛,也渐渐理解了父母这辈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我想等我有了小孩,我也会跟他们一样,将这些好的家训一辈一辈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