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8|回复: 0

【壮丽70年  奋进70年征文】家 变

发表于 2019-8-12 08:28: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林矩鸿
“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每当听到《家变》主题歌,我就会想起自己家的变化。
寒风呼啸,被称为福建“西伯利亚”的一座低矮房屋。“祖辈盖得房子被火烧了,你就在那租来的山坳上破旧房屋里出世的。”每每提及此事,母亲的眼里总闪过一丝抑制的不安,一笺烟雨,半帘幽梦,然后低声弱弱地对我说,“一到夜里,四处灌风进来,可怕极了。等到你3岁时,我们才好不容易)从街上租到房子来居住,虽说是寄人篱下,但也算有了一个较为像样的家。”
这是母亲告诉我的第一个关于家的碎片印象,糊模又遥远,时不时会跑进我儿时的梦里,提醒着我:它的真实与存在,直叫我无法忘怀。“仰天湖,仰天湖,蚊帐烂了纸来糊,大米不够用番薯。”流传至今老家的民谣也印证了那时我们生活的艰辛。
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苦涩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躁动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和周围四邻一样,我家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捱过来。打倒“四人帮”,土地责任制承包到户,至少粮食有了保证,饿肚皮的背贴背的日子慢慢一去不复返,父母亲常年紧锁的眉头亦开始舒展开来,脸上居然有了难掩的笑容。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5岁的我考上师范学校;当年12月,当民办的父亲也转正。好事逢双,一家有2个人“吃皇粮”,我家在村里也算得上了是数一数二人家了,乡亲们看到我们,眼里流露的满是羡慕。
师范毕业那一年5月,我家搬进自建的6间土楼房里,小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了,“两不愁三保障”提前“伴我度过那个年代”。一家人啊,那心里,是乐开了花,甭提有多高兴。
芝麻开花节节高。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四个兄弟姐妹全部考上大中专,有了“铁饭碗”,成为全乡“第一家”,父母笑得合不拢嘴。
“党的政策无限好。”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到了九十年代,父亲和我先后进城任教,和在县城工作的弟妹团聚。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1994年3月,置了一块96平米的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每人有了一层钢筋水泥的房,满足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的愿望,实现进城仍“有天有地”。母亲说,怎么也没想到有这日子,“土楼换洋房,鸟枪换大炮”。乔迁那天,被称为“教书先生”的父亲,挥毫写上了对联“致富不忘邓小平,幸福全靠共产党”,还亲自贴上横批是“改革开放好”。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大街小巷流行的歌曲余音绕梁时,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到新一线城市厦门市。这一次,是我自己没有想到,会在厦门买房,2011年新年,我成了都市人。2012年1月2日,双永高速公路新罗至永定段正式通车,在永定城区上班的我,下班或周末往厦门,三个小时就进入了厦门市区。完全就是“陈焕生进城”,下里巴人摇身一变成为“阳春白雪”。
2017年6月,赶上好时代的儿子,创办的“十点读书”粉丝达到2600万,成为互联网大咖。他说“怕你退休后不习惯都市的生活”,掏钱在永定区“新天地”楼盘,买了大小套200平米的新房,在新天地里“复得返自然”,于时光深处,静看花开花谢。也许,是一座安静舒适的归处;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便是驿站,余生,将是美好的生活。
“新建高速公路网漳武线南靖至永定高速公路施工进展顺利,将于2021年竣工通车,届时永定到厦门不再绕道龙岩市区,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厦门。”5月8日,《闽西日报》的一条新闻吸引我的眼球。发达的交通,让永定区成了厦门市的后花园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开通,车上打个旽,一不小心就到美丽鹭岛了。它把我山区小县城的家和鹭岛之家很好的连系在一块,也使我一家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迎接那变幻,今生与你拥抱着永恒。”《家变》主旋律响起。家,永远是心灵的寄托与港湾。三代人筑起五个家,与祖国发展合拍,不管它如何变迁,家在,我心就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