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心 语
中国华电集团哈发电力有限公司 古铁钧
记得有一年,我在春节收到一条短信,心静之高,心和智博,心慈智深。高者俯瞰世界,仁者包容万物,深者耳顺人生,爱者笑看天下。祝您和家人静中得惠,慈爱致和!虎年快乐!短信里面有好几个心啊、心的,不由得想起著名的心学家王守仁。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具体内容包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劫,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诸求己。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 ,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 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在我国近代,毛泽东与蒋介石对王守仁的哲学研究的都比较深入,他们所得到的,无外乎这几个字。
具体说来,就是先确定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要符合正道的,其次要研究具体的战略战术,不忌诡道,出奇致胜。
仅以寥寥数语与读者共同分享,希望对读者感悟人生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