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5|回复: 0

[转贴] 送二道饭

发表于 2019-8-15 20:56: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广东珠海石油分公司  赖惠文

    我的老家在梅州客家山区,那里山多田少,人们靠种植两季水稻获取生活所需的粮食。

    夏收夏种,是一大盛事。听老人说,这要是搁以前,那是要敲锣打鼓,杀猪敬神的。我是没见过那喜庆丰收的场面,我看到的,是田间辛勤劳作的大人。他们三三两两组成队,割稻谷的,摔稻把的、扎稻秆的、担谷到稻场的,大家分工有序,人人手脚不停,个个挥汗如雨,干得是热火朝天,热闹非凡。

    为了尽快腾出田来种晚稻,大人每日天不亮就出门,中午回来吃个饭就走,直到天黑了才能回家。如此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三顿饭明显不够。这时,年幼的孩童和上了年岁的老者便留在家中,负责送二道饭。

    上午九点钟,下午四点钟,阿婆就准时把粥煲好放凉,拿上碗筷一起放到菜篮里。有时,阿婆也会煲些绿豆糖水,或者用红曲煮三及第汤,交由我们送到田里去。她再三交代:路上要小心,可千万别倒了。

    我和妹妹两人戴上草帽,抬起菜篮就走。累了,放下歇一歇;遇到熟识的人,打个招呼;看到蜻蜓蝴蝶的,也免不了停下来追一追。有时送得晚了些,大人就会笑话我们:“这一路上,怕是捡羊尾(蜻蜓),打草蜢了。”我们也曾不小心打翻菜篮子,里面的粥汤全都洒在地上。回去重新装,招来阿婆一顿训斥。心里也很愧疚,觉得对不起大人,糟蹋了粮食,还让他们挨了饿。

    农活帮不上忙,给大人送饭,我们心里很高兴。每次来到自家田边,我都要大声叫唤:“打点了(客家话,即早中饭没吃饱,另外吃点东西的意思)”。大人听到叫声,放下手头的活走过来,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用手抹了两把汗,顾不得脏,捧起碗呼哧有声地吃起来。他们的脸和脖子被晒得红黑发亮,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动着。后背全是汗渍,想必是衣服湿透了一次又一次。

    收完稻谷,紧接着播种、插秧,就显得轻松多了。这时送饭到田间,我就偷偷下田去,想学着大人插秧。可脚一落田,软泥和着水从脚丫冒上来,一下就陷到了膝盖边,很难再前进了。因为拔腿移步困难,也容易跌到田里,脏了衣服又怕挨骂,只得匆匆上来,灰溜溜地拎上菜篮子回家。

    路过的田埂上,水壶,拖鞋、草帽,凌乱放着。不远处的秧田里,跳出一只慌不择路的小青蛙。偶尔从田里上来个人,腿上爬了只蚂蟥。那人用手拼命拍打蚂蟥附近的腿肉,啪啪作响,再把缩成团的蚂蟥拉出来,狠狠地甩在机耕路上。又拿起田边的稻草把脚上的泥巴擦干净,手捂一会,泯住了血,又继续下田,背朝着我们,一边退着步,一边把秧插成行。

    天快黑了,我们在家喂好鸡鸭,收好衣服,阿婆煮好了饭菜等着。大人回来了,嚷嚷着腿和腰都快要断了。他们换身干净衣服,坐在饭桌前,说着今天插秧插了多少,还有几天可以完成。又说起今年的收成,谁家收的稻谷多,谁家歉收了。说这些话时,大人的脸上淡定从容。这就是劳动者的精神面貌,虽然看天吃饭,有喜有忧,但他们辛勤耕种,就是对田地最好的交代。

    夜深了,我们还没睡着,大人已经沉沉睡去。明天天不亮,又得下田了,再过几个月,又有收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