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既然工作做得不错,何必以非工作的“饭桌沟通”来指责员工的个性。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类性格各异,如若都是一模一样的性格,那是机器,不是人类。“求同”也允许“存异”,非要用不共进午餐这点几乎不算事的小事来指责“不合群”还发微信提出,未免小题大做、吹毛求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致“饭桌文化”成为主流的今天,不可否认一些行业(如推销)非常看重这种特色式的文化,对工作的推进有积极的方面,八小时内不好谈的问题,饭桌上就没有这么多拘束,但这些都是针对“留住客户的心”的一种辅助手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前一些传统的东西又回到今天。但也非尽然,笔者曾听在合资企业就职的朋友聊过,有些企业(比如欧企)因文化习惯不同,吃饭是不能大声喧哗的,而且午餐的时间也有限,饭后就是抓紧时间小休一下继续投入工作中。 另外,笔者以自身的特点来说明。笔者也是个类似“清心寡欲”者,在班组间与成员交流只需做到言辞合理,语气到位,其它特点师傅们是可以容忍的,并未见得有什么不理解。
这个问题上,作为管理领导,也不应以“大多数人”意见去衡量是与非,要不然,这次是不共午餐,下次梳妆打扮不合潮流是否也有问题?单位和家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员工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方式, 由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反倒让员工背上思想包袱而影响正常的工作质量,是得不偿失的。就像小武自己说的一样“没有共同话题”让自己生厌,不但没达到沟通的作用,还反倒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
从这个事来看,笔者认为领导“批评”员工的“不合群”是不应该的,更何况还以文字形式发微信给员工提出来。愚以为,反倒是领导要自省自己的管理方式,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不是非要“共进午餐”就能带动积极性和“合群”,可以采取其它形式一样达到目的,比如工会活动,现场慰问等等,还可以每周抽点时间进行一次员工工作沟通,合理合情而不“剑走偏锋”式的婆婆妈妈。
最后,笔者呼吁:“大海终须纳细流”——请容纳和尊重员工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