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8-19 08:36:41
|
查看全部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
精准定位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意见》第二点“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中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对思政课课程目标和教材体系都做出了分阶段的规划设计。
李永胜认为,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要有精准定位。《意见》第二部分专门就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一点“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最为重要,这是因为,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旗帜,它决定内容、手段与方法。“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并着力把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中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适应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思政课课程,要求不同阶段的思政课课程应当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各自定位。为此,《意见》进一步对大学、中学、小学的思政课课程目标给出了不同要求和精准定位。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在思政课课程目标中,《意见》分四个阶段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了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这一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的思政课工作方向。胡敏表示,这一规划体现了思政课教育一体化的要求,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紧密结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梯次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目的就是从小开始逐步增强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不断增强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从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高度,抓住教材体系建设这一思政课建设之本,提出各学段在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内容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着力点,增进了全党全社会和全体思政课教师对不同学段思政课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理解,为在各学段精准施策、相互配合,解决教学内容简单重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李朝阳表示,这一目标和体系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意见》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定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富有差异性的课程目标,以及相应的有区别的课程体系、内容建设,并要求加强教材体系建设。这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政课建设规律,有助于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步步升、节节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