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6|回复: 0

2019年“企业创新大家谈”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发表于 2019-8-20 15:56: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inherit]

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如何营造?创新创业的动能如何释放?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可以为之贡献哪些力量?7月30日,以“新机遇·新模式·新挑战”为主题的2019年“企业创新大家谈”活动南京站举行,约200位科技创新型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共同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江苏省科协承办,江苏省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实施,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省科学传播中心、省工程师学会、南京市科协等单位协办。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江苏省科协、设区市科协、相关省级学会专家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吴宇/摄)
缪昌文:创新要有严谨求实的态度
本次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发表了题为《我对创新的一点感悟》的主旨演讲,他结合自己和工作实践和经历,与大家共同分享对创新的认识和看法。
缪昌文说,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当前,科技创新呈现出多种趋势,各种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的重大变革,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此外,科技创新今后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将来引领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全球化、多极化、大众化趋势明显。 
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需要有探索新知的意识(创新精神)和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沉的下心的钻研精神,要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更要有严谨求实的态度。缪昌文举了一个例子,曾经在中国红极一时的“凝石”,是中国科学界典型的“伪科学”,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凝石”却成为创新成果的典型登上了各大媒体,转让给几十家企业,损失达亿元,然而最终时间检验出了真伪,由此可见,创新并不是一时的哗众取宠,而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扎实开拓。他还认为,科技创新离不开依靠团队的力量,比如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每一次的突破都凝聚了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的几十万科技人员的心血。
张国良:创新有时需要“门外汉”
江苏省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良现场也向众多企业家畅谈了自己在碳纤维领域做出的创新和成就。他表示,分享自己的经验,是想证明企业创新往往需要“外行”。
碳纤维是技术密集和政治敏感型的战略材料,也是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支撑材料,国外对我国长期施行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导致我国的炭纤维一直无法实现产业化。2005 年,正在寻找新项目的张国良看中了碳纤维领域。但是,张国良并非碳纤维领域的专家,甚至连碳纤维分子式都不会写。经过 13 年的不懈努力,张国良带领团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碳纤维技术的封锁和产品的垄断。“我常常说,创新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新不怕外行,甚至需要外行。很多时候外行也够胆大,能提出内行不敢想的建议。我现在每天都在学习,跟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学习,至今我的科技研讨会还会让外行参加,因为他们能开拓人的思路。”
但同时,他也表示创新时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能一直光靠想象,一定要通过不断试验得出结论,在碳纤维实验最关键的时期,他更是76天没有离开过车间。“当时我做实验时,都是睡在生产线棚里的。”

专家高峰会谈(吴宇/摄)
创新需要正确方向,把握时间窗很重要
江苏省科协副巡视员杨文新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江苏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45件、较之2017年增加3.9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江苏省科协作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将大力推进创新政策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引领服务全省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实践。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昊在会上表示,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的比重超97%,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产值,贡献了全国70%的技术创新。如今,民营企业正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研发设计等环节亟需提升、生产制造需要进一步精益化等诸多热点和痛点问题。
 那么,在新形势下,这些创新型民营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呢?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南京理工大学创新管理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戚湧,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主任夏志杰,睿悦信息 Nibiru 总经理赖小松,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常务副总经理王俊和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义等5位专家对此展开高峰会谈。
戚湧表示,在国家政策上,江苏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战略、目标上很明确,政策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很多支持。对于企业本身,首先要认识到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形成整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其次,就是要在关键点找到创新的方向。
赖小松也认为把握正确的创新方向很重要,方向错误的创新没有任何价值,宁愿要粗糙的正确,也不要精致的错误。怎样判断自己的创新是否有价值呢?他认为,首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第二,要跟上大势,努力与顶尖企业沟通交流。再次,企业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时间窗,比如当前移动互联网企业再做硬件或者流量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时间窗已经过去了。只有把这两点把握对了,创新才会有价值和意义。(嵇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