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山东淄博石油分公司 王颖
秋夜,虫声唧啾,此起彼伏。它们躲在角角落落里,陶醉在各自的旋律里,仿佛是无数的精灵,在如水的凉夜里荡出一圈圈一层层涟漪,越夜越静,越动听。
一度以为,城市的秋夜里,只会有车轮碾过马路的声音和偶尔爆发的喇叭声,或是不肯早睡的人,趁着夜色散步,弄出些许声音。总之是相信,来自乡间的虫鸣声,必是听不到了。
却想不到,这秋夜的交响乐依然如期进行着,不分城乡,不分大厦或平房。只要耳朵还醒着,便能听见它们的声音,抑或是呓语,喁喁轻吟,浅浅长歌。声音丰富,旋律多样,时长时短,忽高忽低。
我知道秋夜里的虫声,定有蛐蛐和蝈蝈,它们的歌声清越激昂,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一片虫声里脱颖而出,直钻进人心里,便认为它们雄居虫族高音榜首,无可超越者。
有一年秋天的某个傍晚,与父母漫步在杭州天目山路,适逢雨后,绿化带里虫子们狂歌一片,“ 铃铃铃铃……铃铃铃铃……”好高亢的歌声,“这可是蛐蛐儿的叫声?”我迟疑地问。“不是,这是蚯蚓在叫”。父母异口同声,毫不迟疑地答。我从未听说过蚯蚓会叫,感觉十分新鲜,仔细听了好久。
清脆,悠长,中气十足。很好听。可是,蚯蚓会叫吗?
母亲说蚯蚓平时不叫,雨后则叫个不停。似与眼前景象十分契合——我们分明置身于大型演唱会现场,气氛热烈之极,只是它们藏于灌木深处泥土之下,无缘得见。
可我还是对蚯蚓会叫的说法抱有怀疑。上网查询,看到一种关于蚯蚓会叫的说法:“季夏始出,仲冬蛰结,雨则先出,晴则夜鸣……”,且这说法源自《本草纲目》。晋代古书《古今注·鱼虫》一书中也写道 “蚯蚓……善长吟于地下,江东谓为歌女。”
由此可知蚯蚓是会叫的,且音频极高。然而网上也有相反的说法,“蝼蛄鸣,蚯蚓出,王瓜生”,说蚯蚓其实是假蝼蛄之声,然而这只是立夏三候,并不能因此就否定蚯蚓会叫。
未知的世界很大,无伤大雅的事情,不妨遵从内心的喜欢。我选择相信蚯蚓是会叫的。和父母一起漫行于天目山路上,在蚯蚓的歌声里,听他们讲农耕话桑麻,幸福得像个小孩子——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
秋夜的虫鸣,总会让我想起从前的光阴。一家人坐在灯光下,剥那堆成山的玉米,台阶下蟋蟀蹦来跳去,旮旯里各种虫声响成一片,村外的水湾里,时有蛙声穿街过巷飘进耳朵。
那时的日子很穷,但很快乐,很温馨。
现在的日子也很快乐,但是,日子过得真的太快了,快乐中带了隐隐的恐慌。我想拖住日子的脚步,让它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譬如此时,放空心灵,聆听虫鸣,光阴的脚步就慢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