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更吹开了大街小巷的幸福之花。每当闲暇时刻,我陪父母散步于美丽怡人的泽州公园,或者陪父母在宽敞明亮的客厅谈心聊天时,父母总会絮絮叨叨地向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而赞叹现在的生活是如何的幸福。
小时候,由于物资生活贫乏,一家五口人拥挤在黑暗的泥土房里,充饥的食物大多是由玉米面、小米等粗粮做成的煮圪瘩、米羹之类,就连除夕夜的饺子和走亲戚用的馒头都是由白面和其他面混合做成。油则是用自己种的蓖麻压榨而成,除了招待客人或逢年过节,平时的饭菜里很难见到一点油花花。当时,还常听大人们说,有的人家因没有油,在做汤面时,把烧红了的铁铲往锅里一放,发出的“哧啦”声就算是炝锅。于是,在那个时代,作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母亲,“大米、白面、油”便成了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也成为母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以至于多年以后,当我们姐妹几个成家立业,每次回乡看望父母必带的礼物便是大米、白面和油。但是,在不经意间,随着日子的慢慢好转,母亲曾经向往的米面油已经成为寻常家庭的必备品而走上了餐桌,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父母的衣食终于有了保障。
听父亲常讲,母亲在年轻的时候,由于体质较弱,经常生病,每当母亲生病的时候,父亲便带着母亲四处求医,有时候甚至翻山越岭去到长子、长治等地方看病。多年的求医之路以及其中的辛苦,让爸爸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三个闺女之中有一个学医的该有多好。在这个纯朴的愿望驱动下,妹妹在报中考志愿时,父亲打定了主意,让妹妹报考卫校,而妹妹也以优异的成绩遂父亲所愿,考入了晋东南卫校。毕业后,妹妹又凭借自己扎实的医学知识考入了晋城市人民医院。从此,父亲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妹妹在工作之余承担起了父母的就医和保健,偶有头疼感冒等小病,足不出户,仅凭妹妹掌握的医学知识就手到病除。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又为农村的每一位村民建立起了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更让父母的就医和健康多了一层保障。
其实从前困扰我们全家人的还有交通问题。因村子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给村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遇大雪封山,更是山里山外相顾两茫茫。逢年过节,我们如果想回去看望父母,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打听各条路况和班车的通行情况。
记得有一年中秋,我和妹妹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回家,经过打听计划从晋城到长子,然后再倒车回家。但不幸的是当我们到达长子的时候,通往我们村惟一的私人班车已经出发多时,我和妹妹只好雇了一辆出租车。那时候的出租车还是天津大发,更为有趣的是由于司机是长子本地人,对我们老家那个不知名的村庄不了解,需要我们引路。但当我们带着司机上路了才知道,我们姐妹俩对路况根本不了解,所有的岔路口全凭司机边走边问。从长子方向回家需要翻过一条山路,当车子晃晃悠悠行驶到半山腰时,太阳已经落西,而且路越来越不好走,司机在不停地问着我们到底还有多远才能到达。大概是司机对前方的路彻底失去了信心,终于把车停在路边,任凭我们怎么说好话,始终不肯往前多走一步。无奈之下,我和妹妹只好带着儿子徒步前行。为了减轻负担,能在天黑之前翻过那座人迹罕至的大山,妹妹把凡是能扔的东西,如月饼盒等全部扔掉,我则带着儿子抱几步、走几步尽快赶路。但是,正如一句古话“欲速则不达”,儿子动不动就被脚下的石头绊倒。
正当我们焦急万分、筋疲力尽,感到无助的时候,突然,寂静的大山里传来了一阵汽车的马达声,我们惊喜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辆拉货的工具车正从山下慢慢地朝着我们的方向驶上来。我们立即像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当车子快驶近时,我们便不顾一切地挥着手,拦在车子的前面,请求司机捎上我们。此时此刻,所有的自尊、胆怯等在求助的本能面前统统荡然无存。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村在富民政策的引领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村村通了水泥路,接着私家车又慢慢走进了家庭,让人们的出行终于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如今,当我们开车回家探望父母,行驶在风景如画的乡村小路上,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圆梦的时代,我们曾经的梦想正伴随着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