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 15:55:42
|
查看全部
处方门槛形同虚设
记者发现,尽管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从今年12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但在部分药店网站或第三方售药平台,已经能够搜到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多种在售的处方药。此前,也有不少媒体报道,许多处方药可以随意购买,甚至有人拿儿童的处方单购得成人药品。
记者在某购药APP(应用程序)上搜索了“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又名“达菲”),该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抗病毒药,也是处方药,价格较昂贵,10粒近300元。在购买过程中,记者没有遇到任何要求提供处方单的选项,加入购物车提交后直接可以付款购买。在付款时间快结束时,记者接到了来自客服的电话。客服告诉记者:“该药是处方药,如果您要购买,我可以直接给您审核通过,您付款就行。”
而在另一个处方药品头孢地尼胶囊的购买页面,记者被提示“此药品为处方药”,不能直接购买。记者点击咨询医生,简单填写了“发烧”“头痛”“无过敏史”等症状,选择科别提交后进入了在线问诊页面。此时,一名医生在线询问了记者病情后便开出了一张电子处方单,记者随后成功买到了该药品。整个过程中,记者都没有提供线下医院的处方诊断或病例图片。
记者通过查访多家网络售药平台发现,尽管这些网站要求消费者提供处方单或以在线问诊的形式为其开具处方单,但是难以鉴别患者病情是否真实,更难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一旦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准确,就会对其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因错误用药而致残致病。对于消费者来说,网络售药平台设置的处方门槛形同虚设,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