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2|回复: 0

[转帖专区] “非遗”进课堂让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发表于 2019-9-9 16:55: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上海文明网
作者:王传合
下箬马灯是发源于浙江省长兴县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 2019年8月30日,长兴县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灯传承人许明明向孩子们讲授马灯制作、锣鼓伴奏等传统技艺,让孩子们体验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9月3日人民网)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长兴县把非遗技艺搬进课堂,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把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传艺育人,而且对于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非遗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一方面,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对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意义非凡。另一方面,非遗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非遗技艺,亲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还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的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守护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怀,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非遗对于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提高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非遗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普及非遗知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非遗的浓厚兴趣,不仅能够吸引和造就一大批非遗爱好者,从而改善和克服非遗技艺后继乏人的局面,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还能够提高学生人文情怀,从而带动和促进非遗文化的发展,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注入新的动能。

  非遗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让学生感知非遗文化,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非遗进课堂重在传艺育人,只有将非遗融入校园文化,使非遗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赋予传统技艺更多的时代内涵,才能把非遗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挖掘出来,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