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西汉名将韩信,因背水一战生擒赵王歇,成为经典之战流传后世。在渤海之滨的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如歌如泣的背水一战也在桩西油区上演,也将注定载入桩西史册。
“利奇马”已成为历史,但却留下了很多。为全面了解总结迎战“利奇马”的得失,一场线索征集会在夜晚召开,参战人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晚上7:00一直持续到夜里11:00,再现了那些惊险撤离的细节、紧张奋战的场景、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有一种冲动,想撰写一篇文章来赞美抢险勇士,想创作一首歌来歌颂抢险勇士,因为每名职工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亲眼目睹了职工抢险的一幕幕情景,听取了职工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采油厂党委书记郭丙元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时间拉回到8月11日晚,狂风呼啸,风雨交加,长堤油区水位快速上涨,注采202站进水,道路冲断,人员被困,油井停产,泵站停运,险情危急!撤离、救援、断电等工作火速展开,唱响了灾害无情人有情、护佑生命保安全的温暖之曲。
水面上飘了很多淹死的蛇!管理二区集输201站职工撤离途中,第一次看到这种情景的王芸发出了尖叫,惊恐万分地抓住党委书记王玉祥的手。“别怕,有我在,一定保证大家的安全!”,听着王玉祥刚毅的声音,她的心安定下来。潮水中,王玉祥用一根长绳将大伙拴在一起,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棍子边试探边前进,一步步走到安全区域。
雨夜里发现生命之光!8月12日凌晨3点,注采202站党支部书记李跃飞在监控台风实况时发现站区南侧隐约有灯光晃动,积水不断上涨,人员随时有生命危险。李跃飞、侯卫山、宋志成三人临时组建救援小组,穿好救生衣,带上救生用具向灯光处趟去。此时的公路已淹没,路边的积水已近两米,漆黑的夜色让人无法辨认路基。虽然危险重重,但救人高于一切!李跃飞通过灯光引导、喊话,找到了6名地方被困人员,并将他们安全救出。“台风无情人有情,救助之恩铭记心”,溴素厂经理亲自送来锦旗。
现实版诺亚方舟的故事在长堤接转站上演。由于潮水涨势快、淹太深,4名职工来不及撤离,被困站上。危急时刻,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赶来了,看到驶来的生命之舟,职工们激动万分,他们互相鼓励着、搀扶着,成功脱离险境。
海堤险情重大!各级领导相继赶来,桩西500人抢险队冒风雨装砂袋、筑堤坝。油田各单位2000名抢险队员紧急驰援,东营市援助物料源源不断送来,唱响了油地联手、兄弟同心、不畏艰难、保卫家园的奋斗之曲。
算我一个!,管理二区值班人员从8月11日一直奋战12日凌晨,回到站上饭刚吃到嘴里,水也没来得及喝一口,就接到采油厂海堤抢险的紧急电话。“同志们,你们已经很辛苦了,但是现在险情还在,有愿意参加抢险队的举个手!”“我!”“算我一个!”一双双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含着未嚼完的包子,有的刚刚打上豆浆。这支临时组建的抢险队,匆匆吃过早饭后,立即加入到海堤抢险队伍中。
桩74道路出现溃口,阻断了通向受损海堤的必经之路,抢修迫在眉睫!2000名抢险队员依次摆开,维修、加固道路,只见鲜艳的队旗迎风飘扬,加油鼓劲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成为风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路在最短时间内合拢贯通,保障了海堤抢修进度。
抢修节奏紧张,单从应急防汛物资检查站的故事可窥一斑。从8月14日到8月26日海堤合拢,地质所的李红国和5名同事在桩12应急防汛物资检查站坚守了13天,不管白天黑夜,每个班12个小时,最多能休息一个小时,车多的时候2分钟过一辆,一天要通过150多辆,他每天要喝12瓶矿泉水,晚上一瓶驱蚊剂用掉三分之二,耳朵被晒脱了皮一声不吭,确保了救援物资及时运送到海堤现场。
面对险情,每个人都是逆行者,他们向岗位汇聚,向一线冲锋,厂机关首次正式不休星期天,管理区开启24小时运行模式,基建办公室搬到现场,科研部门昼夜不停定措施,排水、开井、输油有序展开,连续奋战月余,全面恢复生产,唱向了众志成城、分秒必争、抢产夺油的奉献之曲。
千里奔袭为抢险的故事在职工中传诵。远在西安旅游的管理三区资料化验301站长赵海庆看到“利奇马”的新闻后,连忙打电话询问井上情况,听到全线停井的消息,他心急如焚,尽管假期未到,但却一刻也呆不住了。于是,星夜兼程1200多公里从西安赶回来抢险。尽管没人通知,没人指令,他却放弃休假,提前返回,将党员的责任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管理四区注采402站的高永辉是出了名的孝子,2018年被评为油田五好家庭,本来已预约好陪生病的父亲住院治疗,但因“利奇马”,平生第一次忤逆了父亲。“爸,这次的灾情太大了,咱往后拖一拖再住院吧”,尽管有些生气,但父亲是一位老石油,还是理解了他。他是党员、区域负责人,还是电工,为尽快恢复生产,承担了电器设备的检查安装工作,每天从早忙到晚,直到9天后最后一口井开起来。道是无情却有情,他的心中有大爱!
基建管理中心的阮志刚在上班路上,跟一个朋友打招呼,竟然没有被认出来,因为他的脸太黑了!几天不见,昔日的“白面书生”缘何变成“黑脸包公”?因为中心办公室移到了生产现场,海边的太阳火辣辣的,天天晒在太阳底下,“白面书生”变成“黑脸包公”也就不足为怪了。
错过了两个重要的日子,管理四区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高海军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利奇马”使“四化”监控设备受损严重,负责“四化”工作的他连续9天奔波在现场,每天到家已是夜里,当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四化”数据正常上线,他却错过了孩子的生日,还错过了父亲的忌日。他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支持他。
还有集输老党员夏增安主动要求加入抢险队的故事,注采101站站长蒋文重连续七天坚守岗位的故事……,等等,这样的故事很多,桩西2000名职工就有2000个不同的故事,每名职工都值得去挖掘宣传,每个故事都值得去细细品读。
我曾经采访过过一名坚守岗位五天五夜的职工,是不是领导安排这么干的?有没有怨言?他说:“不用领导安排,哪有什么怨言,看到油区受灾,油井停产,心里着急啊,没有了产量,效益工资从哪来?大伙每人多出一把力,产量才能快点恢复啊”,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的是真诚,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
如果说抗击“利奇马”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乐章,那么每名职工都是其中一个优美动听的音符,他们用熔铸到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石油精神,用为国分忧、爱厂如家、为油而战的家国情怀,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合奏出了华美无比、撼人心魄的旋律。
美好生活要靠奋斗实现,优良传统要用实践传承。实现“五大战略”“三大目标”,需要传承优良传统,需要弘扬石油精神,更需要唱响家国情怀主旋律!
这如歌如泣的背水一战,必定为石油精神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激励桩西人奋勇前行,秉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石油精神,继续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上演精彩故事,奏响高质量发展的精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