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江汉油田 杨勋霞
回忆,是一片金黄的沙滩,珍藏的记忆早已化作贝壳,埋藏在那颗颗细沙中。在我对老师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张老师了,我虽然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他了,但我对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至今都历历在目。
记忆中的张老师,看上去很清瘦,颧骨高突,目光温和,春秋习惯于穿一套蓝色的套装,而夏季则是穿白衬衣、蓝裤子。在油田,这样的装束算不上赶潮流,但也算穿得舒坦自然,独有风格。
张老师毕业于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最初在一县城教书,为了照顾油田年迈的父母,才调回油田教学。
记得刚上高中时,我喜欢作文,功课之余经常爬爬格子,并在油田的报纸上发表了一些习作。我的种种表现被张老师发现了,因为他有喜欢写作的爱好,也使我们有了不少共同的话题。
由于都是油田人,两家又住得不远,张老师经常来我家里坐一坐,给我推荐一本又一本的写作书籍。张老师一本一本的推介,我则一本一本的读,读完后与他谈感想。
在教学中,张老师从不拘泥,面对课文会随机选择一些话题,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在上作文课时,由于我平时有他的指导,进步就很快。我写的每一篇作文自然被他当成范文,念给同学们听。同时,张老师在批阅作文时对我非常严格,经常指出我的字迹不够整齐美观,有些地方用词不当,我按照他的要求一一改正。可以说,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张老师的点名方式也很特别,一般是省去名字的姓氏,直接叫名字,让人听起来非常亲切。在我们这个班,张老师对待我们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张老师发火,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我们一直沐浴在他的和风细雨里愉快地度过。
高中快毕业了,正好遇到油田的大发展,技术类学校大量招生,在父母的要求之下,我考上了一所技术类学校。我知道这一点让张老师非常伤心,他原本是希望我报考文科类学校的。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也高兴不起来,更不敢告诉张老师。
在我临走前,让我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老师专程来到我家看我,送给我一些学习用具,他对我说:不论是哪一所学极,它只是人生的最重要驿站,一个人能不能获得最丰富的人生补给,在于你个人。”这一句叮咛从此让我受益无穷。
毕业后我跟随石油大军转辍南北,在油田的多个外部项目部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工作中,我能够流利的做各种工作方案,写各类总结汇报,业余时间坚持写作有文见诸报端,这些都与张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息息相关。
听过去的老同学讲,张老师早已退休,如今是满园桃李芬芳。我真替他高兴,愿他健康长寿,我很想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