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回复: 0

从偷着吃到劝着吃

发表于 2019-9-10 10:48: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儿时,家中生活困难,主食根本不能满足裹腹的需要,副食更是少得可怜。为了能解解馋,偷点心吃的情形在我的脑海里储存了40多年,至今仍难以忘怀。
在我的童年时代,记忆中的糕点就是平时家乡的人们俗称“疤瘌饼子”,学名桃酥。那时,到了春节,家里再穷也要姑、姨、舅的走亲戚。礼品一般都是到供销社买一个盛有2斤桃酥,上面盖有红纸,看上去喜庆漂亮的果匣。
当时,桃酥每斤0.6元,果匣0.15元一个。在那一穷二白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可别小看当时价值只有1.35元的桃酥果匣,在乡村那可算是高档礼品了,不到年节,一般百姓舍不得买,更舍不得吃。因此,走亲戚串门用的果匣也就你送我,我送你,一个果匣来回转动,搞车轮战。
亲戚送来的果匣,父母一般都锁在大板柜里,目的无非就是怕不懂事的孩子们偷吃了。如何能偷吃到果匣里的点心,也就成了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用心琢磨的事情。首先是暗中窥探父母藏钥匙的地方,然后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打开柜锁,将果匣取出。果匣虽然用纸绳五花大绑,但也不是天衣无缝,将果匣两头的纸绳往边上拨一拨,就能探囊取物了。怕大人发觉,露了馅儿,开始只敢偷一点点吃,馋虫作怪,经不住点心的诱惑,三番五次下来,果匣的内部就有些空了。当父母拿出果匣准备走亲戚的时候,一掂分量不对,一摇哗哗作响,顿时火冒三丈。他们知道懂事的哥哥姐姐是不会做这种鸡鸣狗盗之事的。做贼心虚,在父母的追问下,我只得认罪。偷吃了点心,自然就少不了父母的责怪和屁股上的巴掌了。
儿时偷吃点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责怪儿女也不是父母所情愿做的事,纯属日子难过,迫不得已而为之。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对于孩子们来说,偷点心吃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当下孩子们已无法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了。当给孩子们讲述吃不饱、穿不好,挖野菜、打猪草,割山柴、起大早的童年往事时,他们也不屑一听了。
偷点心,只是儿时生活的一个插曲,它记录了儿时的渴求与顽皮,也记录了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比吃更重要。追忆艰难岁月,看看现在的孩子们吃饭不但能随便吃、挑样吃,还得哄着吃、劝着吃的幸福生活,深感新中国壮丽发展70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之快,百姓生活之美,更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庄严与神圣。
安徽省蒙城县供电公司(王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