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妈妈,你看那个钢琴蛋糕好漂亮,还有芭比娃娃的、海绵宝宝的……都好漂亮啊!”
每次路过家门口的蛋糕店,女儿总是会使劲拽拉着我来到橱窗跟前,言语中透露着欢喜和甜蜜,还有对生日的憧憬与渴望。
时过境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或许让盆盈钵满的我们淡忘了那段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然而那些镌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甜蜜印迹却是那样地清晰。20多年前的我,也像女儿一样,想过生日,想吃蛋糕,但那时生日蛋糕的稀罕难得,是女儿这一代人怎么也体会不到的。
可能是家中独生子女的缘故吧,父亲总喜欢每年给我过两次生日,一次阳历、一次阴历,庆祝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么是父亲送我一个硬抄本或是一支钢笔,要么是母亲亲自下厨做些平时鲜能吃到的美味,要么是老家的舅母步行数十里背来一筐土鸡蛋,也或许简单到父亲的一句诙谐祝福:“今天有个狗儿过桥哦。”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生活在父母所任教的乡村学校,由于交通不便,平时我们很少去县城。父亲偶尔有事,才会骑摩托车进一次城,若是遇上我生日的当天,父亲就会从县城捎回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圆形小蛋糕。蛋糕的包装盒十分简易,粉红色的底盘、透明的盒盖,两者之间用几颗订书钉订上。它在父亲的摩托车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等到了我手上,已经面目模糊,但依然是那么让我垂涎欲滴。巴掌大的小蛋糕,身子和包装盒一样单薄,蓬松的蛋糕上面覆盖一层略显粗糙的白色奶油,上面的图案也异常简单,一般都是绿叶配红花,连“生日快乐”四个字都“无处安身”。物以稀为贵,数年一次的专属礼物,父母从不忍心接受我的分享。原本可以两三口便解决掉,我却总是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视若珍宝地分成多次去品尝、回味那种甜到心底的幸福感受。
10岁那年,和父亲要好的一位家住县城的叔叔,承诺在我10岁生日那天,会从县城给我订一个大蛋糕。对于当时只吃过小蛋糕的我来说,这个承诺足以让我每天都充满了期待和激情。然而,等待的日子显得极其漫长,我每天都翻看着日历,掰着手指头掐算离生日到底还有多久,并不停地畅想着、比划着叔叔订的蛋糕到底能有多大。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生日那天,我一大早便站在屋外,望着那条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临近中午,叔叔的身影和他手上拎的大蛋糕离我越来越近,我迫不及待地“飞”上前去——蛋糕果真很大,直径约30厘米,包装盒还跟小蛋糕一样,蛋糕图案花花绿绿的,还配有生日蜡烛。它的出现,成了我此生对生日最为深刻、最为甜蜜的记忆。
时光飞逝,20多年间,我们生活的环境已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蛋糕店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各大市区、县城甚至乡镇遍地开花,工艺不断改良,档次日益提升,口味千变万化,花样层出不穷。
如今,每逢家人过生日,我都会订上一个蛋糕,不单是为了庆祝,更多的是想留住那份对甜蜜的记忆。安徽省蒙城县供电公司(王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