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求新、求变、找典型
浅谈基层通讯员如何发现新闻
作者: 胡勇 中国化工报通讯
发现新闻,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然而,在基层工作,生活面受到局限,信息来源不够广的基层通讯员又如何透过司空见惯的平凡的生活来发现新闻呢?我觉得要立足三点:一是求新,二是求变,三是找典型。下面结合自己采稿谈谈体会。
一、求新。也就是找生活中的新鲜事。
去年我采写的新闻《鄂肥稀罕事,千元'买'烟头》就很典型。这条新闻线索,是我在厂经济责任制考评会后下发的相关文件上得到的。当看到'成品车间、销售公司共管区发现10个烟头,依照生产区安全管理规定,罚款1000元'的行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此事新鲜。不知被罚单位——成品车间和销售公司有何想法?执法单位——安全环保处又是何初衷?……带着一种好奇心,我采访了相关部门,进而发现这是一个企业重视安全工作不手软的生动事例,于是从这件事的趣闻性入手写成消息。此文在《中国石化报》的《警钟长鸣》栏目中得以刊登。
二、求变。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也是一样。
做新闻就要善于观察生活、工作中的变化。消息《职工得多少,数据说了算,成品车间量化管理到岗到人》就是这样发现的。当时,我到成品车间采访了解职工对减员工作有什么反应,不巧,单位领导不在,成本员接待了我们。他说,减员之后自己除了干成本员的工作,还要兼宣传员等工作,每天感觉特别忙。现在不像以前,成本工作任务可重了,为了控制成本,管理比以前更细致了。岗岗有职责,人人要考核,还要开展竞赛发动大家降成本。我问,成效大吗?她说,怎么不大呢?于是详细讲解起来。我听后,觉得成本工作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这是一个好的新闻点,于是将成品车间成本工作前后变化写成了消息。该消息分别在《中国石化报》、《中国化工报》、《湖北经济报》登出。
三、找典型。在工作中,总会有典型,或是人物,或是事情,新闻工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去年,我笔下的《现场书记》就是通过寻找典型发现的。《现场书记》一文的主人公是湖北化肥厂尿素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张明怀。作为新闻宣传人员,我经常要和基层党支部书记打交道。然而,张明怀这位书记就特别难找。他不是去现场巡检,就是去解决装置问题。一个书记,本来可以呆在办公室里享清福,他却勤下基层,到现场解决问题,这不是书记中很好的典型吗?通过采访,才知他下基层的良苦用心:一是多学技术,二是了解民情,与职工靠得更近,解决职工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书记所思、所为都令我感动,于是写成《现场书记》,该文在《中国化工报》文化周刊耕耘者栏目头条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