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茂名石化 李岳春
临近中秋节,街上琳琅满目的月饼,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中秋节。
小时候,一年当中大小的节日有许多,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中秋节和春节,因为中秋节和春节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两个节日。
那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等一个节日的来临总感到时间特别长,像中秋节这样的大节日,更是左盼右盼的,等着好久好久!
那时对中秋节印象的深刻和期待,无非就是有吃的和有玩的。
中秋节好吃的东西是比较多的,除了一般节日常有的“粿”以及肉类外,还有小孩特别爱吃的月饼和糕点,水果相对也比较多。
中秋节前两三天,每家每户就会忙于“做粿”,一般有“白粿”和“红粿”,“红粿”一般还称作“红壳桃”,主要于原色和形状而言,但更多的还是习俗称谓。实际上,“白粿”和“红粿”只是原色不同,而形状是一模一样的,但“白粿”却不叫“白壳桃”,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此外,还有面包什么的,这些在我们老家,都统称为“粿”,是各大节日的主要拜祭品。
中秋节的拜祭品除了“粿”,最重要的就是有月饼和云片糕,月饼在我们老家是叫“朥饼” ,而云片糕则是叫“书册糕”,据说是因为云片糕像古代时候的书册而得名的,也有读书步步高的寓意,因此,有小外甥的父母,在中秋节前就得给女儿家送些“书册糕”去,以祝愿外甥快点长大,读书成绩步步高;女儿家如果有老人的,还要送去些“朥饼”,以表达对老人家的尊敬。
“朥饼” 和“书册糕”不是一般家庭能够制作的,通常要到集市去买,所以也就比较金贵了。那时中秋节前父亲都会或多或少买些“朥饼”和“书册糕”回来的,但记忆当中,分“朥饼”和“书册糕”吃的时候,通常一块“朥饼”要分成好多份,“书册糕”也是一包分为几份的,与其说吃,不如说品尝更合适了。但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品尝”这样高雅的吃法是很撩人胃口的,不过,这一年难得吃上一回的好东西,确实吃进嘴里也舍不得立马吞掉的。
水果就有柚子、阳桃和香蕉,那时苹果和雪梨这些北方产的水果,在南方农村是基本没有。因为当年水果蔬菜上市的季节十分分明,加上物流落后,物资匮乏,现在市面上的不少水果在当年农村是见不到的。
好玩的就要数“烧瓦塔”了,这个在我们老家的土话叫“烧蚁窑”,这是当年中秋节小朋友们最关心的事情了。一般在中秋节的前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小伙伴们就会筹划中秋节“烧蚁窑”的事宜,因为“烧蚁窑”需要碎瓦片以及柴火燃料,这就需要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收集积累,尤其是柴火,这是当年每家每户天天必需的燃料,捡拾的人很多,所以要收集足够“烧蚁窑”的燃料谈何容易!
中秋节的晚上,大人尤其是村妇们就忙于拜祭月亮,我们家乡的土话叫“拜月娘”。小伙伴们则忙于“烧蚁窑”,能把“蚁窑”烧得红通通的,就是最高兴的事了。确实,在那个没有电视和手机的年代,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玩的了。
如今的中秋节,节目丰富多彩,各种吃的应有尽有。你看,什么品牌月饼都有,什么水果都有。尤其是水果,不分季节,不分产地,全世界各地的水果都有,只要想吃,都能够买到,也买得起。
如今赏月的时候,也主要是喝喝茶,聊聊天,吃吃水果。虽然月饼作为传统的应节食品也是必备的,但吃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品尝了!谁也不想多吃的,有的小孩甚至不爱吃,就算有喜欢吃的大人,则通常出于养身考虑,也不爱多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