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4 19:21:35
|
查看全部
陪伴付出 师道传承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是许军则的信条。从早上6点多起床,许军则就一直围绕着学生忙活。在他带的班,每到中午,许老师就会准时出现,督促同学们复习上午的学习内容。“12点一放学,大家一哄而散去食堂,堵在路上,不如在教室里学点东西。”许军则说。为了这个小小的安排,他20多年的午饭大都在1点左右吃。
许军则感慨,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他们激励着自己去付出。上中学时,学校分配来了一位师专毕业的英语老师。“发音标准地道,上起课来动作很丰富,看着那种风采感觉就很羡慕。”那时候,英语老师和许军则年龄差距不大,没有代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平时也关心他。“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学英语挺好,当老师也不错。”
通过高考,许军则进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英语。他回忆,自己当时从外地来到太原,比较胆怯,但大学辅导员郭利老师特别平易近人。“郭老师平时说话柔声细气,给了我很多信任和帮助。上大学之前,我一直是卫生委员,郭老师让我做团支书,开始接触整体的学生工作。整整4年,团支书的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也正是在给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了注重细节的习惯和耐心。”
2001年,领导想让许军则担任高一班主任。他十分犹豫,认为自己性格比较内向,而班主任却是要不停和孩子们讲话的。看出他的迟疑,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小许,学校相信你,学生相信你,你不仅能带班,而且一定能把班带好!”
接过这份重担的许军则开始在其他班级旁听,观察其他班主任怎么和学生交流,怎么处理班级事务……在一摞摞学习笔记背后,“小许班规四十条”等一系列工作方法逐步被摸索出来。一届届学生走出校园,“小许”也已成了“老许”,学生们口中的“许爸爸”。如今的许军则,皱纹已爬上眼角,头发已有些稀疏,炯炯有神的目光却依旧流露出慈爱和关怀,他说,当一个好老师,要学的还很多。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3日 03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