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6|回复: 19

日子越过越红火——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发表于 2019-9-14 19:22: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日子越过越红火——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特约调研组
  元古堆村,位于甘肃定西,海拔2400米,三面环山,气候高寒阴湿,过去长期村落凋敝,人称烂泥沟,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2012年,全村447户191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
  脱贫前的渭源县元古堆村一处民居。摄于2013年3月。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2:22 | 查看全部
  如今的元古堆村,因为脱贫而变美:硬化路,自来水,安全房,经济作物遍沟梁,入选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6年增加近6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697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整村脱贫出列。
  现在的渭源县元古堆村村貌。摄于2019年9月。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2:36 | 查看全部
  从烂泥沟到美丽乡村,蝶变始于一次特殊的拜年。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元古堆村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给家家户户送年货,鼓励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从此,小山村的脱贫攻坚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2:41 | 查看全部
人人长志气 唤醒精气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2:54 | 查看全部
  人人长志气 唤醒精气神
  脱贫前,渭源县元古堆村的孩子们从取水点抬水。摄于2013年3月。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3:04 | 查看全部
  人穷志气短。长期的贫困落后,带给元古堆人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匮乏,还有思想观念的封闭。就在六七年前,这里的群众还对苦日子“很习惯”,觉得“祖祖辈辈都这样,小山沟里翻不出什么浪”。广播里天天讲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村民们有的觉得“吃着油饼、喝着茶就是小康”,有的“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

  如今的元古堆人,精气神大不一样。每个人都活络起来了,都主动干活、积极找门路。在村口的小广场上,竖着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与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的照片,上面是“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标语。村民们表示,这儿是全村人的精神“加油站”,“总书记的关怀,就是我们脱贫最大的动力。党和政府努力帮咱们,咱们自己更得努力干”。我们在走访村民杜文文家时,她特意打开衣柜,向我们展示一床新棉被。她动情地说:“这是总书记送的,一直不舍得用,看着它就会想起总书记的话,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为了引导村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村里广泛开展励志教育,启发村民自我发展意识。利用光伏电站带来的集体收益,设立扶贫公益岗位、向群众购买服务,开设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引导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给劳务收入高、经济作物扩种多的贫困户发奖金,为帮带作用大的致富能人戴红花。这些工作,使村里奋斗光荣、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一些出了名的懒散户也坐不住了,追着村干部找活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3:15 | 查看全部
  政府建基础 敲开致富门

  这几年,党委和政府对元古堆村的帮扶,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路房水电,综合治理山田林草,以此敲开增收致富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3:30 | 查看全部
 打通致富路。2013年以前,村里道路都是沙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人和泥争鞋”,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如今,通村道路全部油化,村内巷道全部硬化,连田间路也平整了很多,村口的公路能直达县城,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种点啥烂在地里了。
  现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村民在自来水龙头前接水。摄于2019年9月。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3:42 | 查看全部
  引来幸福水。多年来,村民吃水主要靠几眼泉、几口井,大部分人家挑一担水要走半个多小时,遇到雨雪天,路特别难走,年年都有人为吃水滑倒摔伤。如今,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村里96%的人家都用上了清澈的洮河水,少量就近饮用山泉水的农户也达到安全饮水标准。腿有残疾的村民王建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吃水靠别人捎,煮饭都省着用,现在自来水接到家,用水不再揪心犯愁,也不再欠人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9:23:53 | 查看全部
  共圆安居梦。以前,村民住的大多是土坯房,受汶川地震、岷县地震影响,房屋普遍不牢固。2013年全村调查时,四分之三的农户住的是危房。这几年,村里结合居住点布局调整,对危旧房该改造的就地改造,该搬迁的集中重建,彻底圆了群众住“安全房”的梦。总书记当年看望过的老党员马岗家,加固了3间老房,建起3间新房,还添置不少家具、电器,生活焕然一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