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回复: 2

[转贴] 金陵美

发表于 2019-9-17 21:02: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茂名石化 钟奇峰

    南京的大学同学跟我说,秋天将至,校园的梧桐树又开始落叶了,忽然想起唐代李绅的“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思绪不由得又飘到了那个我念念不忘的金陵城。

    对于南京这个城市,我更愿意称呼它为金陵。这不仅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情怀。因为这样的称呼,犹姑苏之于苏州、长安之于西安,庐州之于合肥,美在古韵,美在心窝,沁人心脾。

    金陵位处于长江中下游,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山环水抱,葱茏毓秀。自然界厚赠予金陵城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又在此遗留下灿烂的文化。

    金陵城号称“六朝古都”,自然不是吹牛皮,而是有真实历史记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圣地、十代都会”。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金陵,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誉。我曾有幸在这里生活过四年,在我看来,金陵像是一个阅历沧桑的老人,充满了故事。

    大学四年,一有时间,我便相约几个知己好友,相伴而行,畅游金陵。我曾到过秦淮边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流淌着千年的秦淮河上显得波光潋滟,灯光浆影在河水中,若隐若现,秦淮八艳的才华和美貌,仿佛还依稀停留在昨日。可是如今秦淮河上已不见迁客骚人舞文弄墨的场景,江南贡院已听不见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却见斑驳的古道上多了几分市民熙熙攘攘的热闹,若再想凭栏吊古,感悟古今,却已是不可能的啦。

    我曾进过夫子庙旁乌衣巷,寻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身影,想象着曾经那繁花似锦的金陵城。我曾登上城北钟山,钟山南麓上,屹立着巍峨的中山陵,西望故土,目之所及,心中不犹想起毛主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情壮志。

    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静静走过中山东路的梧桐纷飞、梅花山上的傲骨寒梅、栖霞山腰的霜叶丹红、玄武湖畔的波光潋滟、中华门外的古墙斑驳。还有“二水中分”之白鹭洲,“牧童遥指”之杏花村,“无情最是”之台城柳,在这座有故事的城市,总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寻到那些跨越时空的共鸣。

    金陵城传承两千多年,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同样各种美食小吃也是享誉中外,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美食之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小吃有小笼包、脆皮火烧、大煮干丝、牛肉锅贴、盐水鸭、鸭血粉丝等等。穿梭在金陵城各个街头小巷,如秦淮河夫子庙地区、湖南路狮子桥步行街、三牌楼大街、三元巷等地,你会发现各种美食小吃,应有尽有。叶兆言笔下,南京的美食就是一部文化史。他曾写道:“南京人在历史上真是太讲究吃了。‘会吃’,在六朝古都这块地盘上,从来就是一件雅事和乐事”。

    金陵城下有说不尽的风花雪月,道不清的风流韵事,城中走出的文人骚客在中华历史上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留下无数佳话。余秋雨说过:“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融于自然。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敞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上的大课题。

    这样的古都,这样的金陵,才是最令人念念不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8 09:31:38 | 查看全部
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20:17:49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来访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