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浙江石油 马华宇
暑假,和孩子去乘高铁西安、延安旅行。相隔20多年,再次西行,火车经行处,沿路的风景风貌大变了模样。20多年的经济建设,让祖国更加繁荣,黄土高坡不再是干旱、原始、粗犷的模样,变得草木繁盛、茂林密布。
从河南往西,植被茂密,村落密集、农家小别墅点缀其中,到处是果树林,大片的玉米地,黄秋葵、山药、葡萄等各种经济农作物丰富不可胜数。黄土高原上不再是黄土裸露,反而是满眼翠绿,沟沟峁峁几乎都被植被覆盖,板栗树、核桃树、枣树满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派江南绿水青山模样。铁路沿路,偶见几处废弃的窑洞,昔日的门窗口被茂密的枝杈覆盖,勉强可以分辨昔日的烟火气。
火车上,我一路兴致勃勃地跟孩子讲述当年所见的西北印象,如独特的黄土高原风貌、冬暖夏凉的各式窑洞、头戴白肚巾的西北汉子放牧羊群……然而,今天的景象却和我作对似的,河南、山西、陕西高铁沿线,一路青山绿水,群山起伏,灌木茂密,大片大片的农田里,农作物一排排、一列列如卫兵列阵一看看不到边,没能让人感受到西北特有的粗犷风格。更不要说所谓的地坑院、沿崖窑和土坯窑等当年让我印象深刻的窑洞,一座也没看到。想要罢个窑洞的实例,却要等我们到了延安,走过知青、革命前辈住过的窑洞、农家大院,才在孩子心理建立了丰满的形象。
我第一次去西安是在1996年,当时我还在浙大读书,那时一个专业的人很少,全班15个同学在年青的老学究老师的带队下,一起坐着绿皮火车,从杭州出发去游学。那时经费很少,买的是硬坐票十几个人一路兴高采烈地一路看风景。就这样,还有无座旅人想要挤到我们位置上,到了晚上,连座位底下都睡着打工的人。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大家脚都坐浮肿了,大家嘻嘻哈哈地互相按脚,比较产生的酒窝有多大。
九六年,从苏北一路前行,一直到西安,一路很少看到二层以上的房子。村落、城市间隔也很远,房子稀稀落落。火车过了南京,随处可见的江南丘陵,变成了大面积的平原。开阔的视眼里,最常见的是麦子,大片大片的麦田一望无际,偶尔间杂着一两株茂盛的大树,显得特别恣意,每一棵树都是漂亮明信片的素材。看惯了江南多变、秀美的山水,突然辽阔的平原,大家都很惊叹眼前的美景。
然而,半小时、一个小时后,一直延续着这种平原景色,大家慢慢地开始产生审美疲劳,把眼光转向了其他,如地里的庄稼。大家惊奇地发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越往北,麦子的高度越低。江南齐腰高的麦子到了淮北,高度上短了三分之一。再到了河南、山西,长着麦穗的麦子高度,只有江南姑娘小腿那么高了。
火车向西拐弯到了河南一带后,黄土高原的景色一下子震撼子大家,原始的黄土地上,沟壑纵横,塬梁峁川交织,广袤、雄奇、苍凉、粗犷、狂野、豪放,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筑——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窑洞随处可见,或傍山而建、或平地而箍、或沉入地下筑成大井式院落的窑洞,一孔孔,一排排。北方村落的院子也不再如江南那样秀气,特别的大,有的院子还会树一个如牌坊一样的大门,瓦檐下还有彩色的画,很气派。
而今天,到了西安,不再是当年遍地的低矮平房,火车站也搬离城墙,城墙根那好客、热情、吃个小碗面都吃不完的平价面馆,也再也找不到终迹,更不说那随处可见的肉夹馍小吃店。秦始皇兵马俑已建成一个繁华的大景点,要走过商业气息浓厚的繁华广场,兵马俑坑的外建起了高大的建筑群,兵马俑的修复成了高大上的职业,铜车马不再摆在那儿让旅人随意合影。骊山也不再是光秃秃的大土包,林茂草深,松柏遍地,还多了很多建筑。观光车、接驳车随处可见,随处都是有序排队等候的旅游人群,大家都是趁着暑假,拖儿带女,都带着让孩子随着语文课本的学习、加深印象,感受风景的心理。年轻的家长们笑着连连抱怨,现在有钱、没时间,都是趁暑假请年休赶来招罪,大热的天,到处要排老长。一起陪同的老人就会笑骂,这那里算苦,忆苦思甜地讲古,话说当年排起龙门阵,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看景也不再单调,排队也不再苦闷。旅游,不仅仅只是看风景,听人文故事,而是感受一种情怀。在各种故事中,孩子眼中的旧房子、老物件、当年农业大寨的红卫兵大会堂、大食堂也变得意味深长。
旅途中,面孔黑黝黝的陕西导游排龙门阵的口气十分豪阔,习大大小时候吃过的零食、看过的演出,都成了陕西人吆喝的名片。聊起黄土高原变身小江南,陕西导游更有本地人的自豪感,对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种种变化、各种数据如数家珍,如今植被覆盖率高达60%以上,气温也不再干燥。这是国家以十年之功的飞机撒种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生态的功劳。这次旅行,黝黑、壮实的导游,全程演绎“旅游好不好,全靠导游一张嘴”,让人感受到西北人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