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上海10月4日电 题:开放中国,全球盛会——写在第二届进博会倒计时一个月
新华社记者周蕊、申铖、何欣荣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如期在上海举行。倒计时一个月,坚定开放决心的中国加速进入“进博时间”。一年来,进博会作为中国“买全球”“惠全球”的新抓手,见证着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能。
这是9月25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的国庆装饰。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互利共赢 “进博效应”惠全球
孟加拉国的贫困妇女手工编织的黄麻工艺品,今年出现在了上海高端百货的橱窗里。这场“奇幻之旅”背后,是进博会为经济全球化和消除贫困注入的“正能量”。
在首届进博会上,孟加拉国达达公司创始人萨夫带着150多种该国特有的黄麻手工艺品前来。地毯、箩筐、包等特色商品受到了现场专业观众和采购团的欢迎,这让他“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被“中国热情”所感动,萨夫在首届进博会的展台上挂出了一条写有中文和当地语言的红布:“感谢中国人民的友善,让我们有机会来相聚”。借着进博会的“东风”,达达的产品在上海一家高端百货的艺术空间里进行了常态化的展示和售卖,中国的合作方还帮助达达公司开设了淘宝店,“试水”线上销售。
“今年我们将继续带来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绣产品,让更多的孟加拉国百姓有机会搭上‘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萨夫说。
互利共赢,是中国举办进博会的初心之一。西北的小县城里出现了“进博同款”新西兰牛奶的身影,加油站里卖起了东欧护肤品,进博首秀的医疗器械守护居民的健康……中国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博企业和经贸机构“安家落户”。
9月中旬,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迎来了第二批贸易投资机构的入驻。来自新加坡、克罗地亚等国的经贸机构纷纷选择在进博会的“辐射圈”——虹桥商务区内落户,折射出从贸易到投资、全方位加强开放和交流是市场主体的共同选择。
“克罗地亚经济商会上海代表处选择入驻这里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就近分享进博会的协同效应,帮助克罗地亚企业有更多机会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克罗地亚经济商会主席薄利禄说。
“贸易投资机构的落户,可以带动更多国际企业入驻,进博会不仅带动了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更通过贸易和市场的吸引力带动了外商投资的升级加码。”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说。
这是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会嘉宾在服务贸易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现场洽谈(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